返回網站

泰雅人與生態的故事-農業篇

台北醫學大學潘乃萱

 

 

· 2022線上課程【泰雅人與生態的故事-農業篇】

從老師的「家鄉互依」帶到泰雅人生態的故事農業篇。

三個主題中,我最喜歡主題一「小米」、主題二「香菇」以及主題三「桂竹」

小米(trakis)是泰雅族人的主食,族人依時節每年12月開始著手整地,將焚燒過後的雜木、雜草及灰燼當作天然肥料,並透過翻土將灰燼與土壤融合在一起,提供小米更肥沃的生長環境。
之前聽說過泰雅族早期沒有刀子的時代,祖先就地取材,以扁平的石頭作為刀子來砍樹,所以往往砍一棵樹都要用到一天;早期也沒有繩子,而是用黃藤當做繩子綁東西。祖先砍伐之後不急著種小米,讓樹葉、樹枝及雜草曝曬於陽光之下,待乾枯後再用火焚燒,燒墾後的灰燼就是天然的肥料,然後鬆土將灰燼與土壤充分混合再種植小米,大自然的陽光、雨水讓土讓更加肥沃,生長出豐盛的小米。

「雙方是互相支持而非相互破壞,這樣的做法令人感動,也值得現代人深思自己與大自然的關係。」,這是老師在某一篇報導提到的話,讓我很有啟發,泰雅族人也提到:「可以吃小米,不要吃光。」,或許這就是現代人常常忘記回報大自然的重要主因吧,讓我想起,我家奶奶也常常吃東西會留一點點,明天繼續吃,感覺與泰雅族人愛護大自然的做法一樣,珍惜大自然是我們現在面對的課題,一再地啃食、竭盡的利用,都會在未來造成極大的傷害及不可彌補的失誤。

 

主題二「香菇」

泰雅族而言,自古以來就有採拾野菇作為食物的習俗,隨著時間流逝,漸漸變成養殖,也在這個轉換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令人遺憾的故事。政府與原住民之間不管是因為政權壓制或侵犯原住民,都造成遠大及深沈的傷害,政府用威嚴強制壓制,殺人犯法是錯誤的方法,或許當時的政府必須如此,但若是換一種方式溝通,都可以更保護泰雅族這群弱勢人們。

主題三「桂竹」

桂竹,對於泰雅族而言正是起家的重要基礎。耆老重提以前我就常聽到的桂竹採收的說法。即是,竹林越採收, 長得會越好。泰雅族部落雖然各自獨立, 自給自足, 但愈有困難時卻能團結對外, 就是竹子的地下莖彼此相連的道理,自然的現象呼應著文化的意涵, 生態與社會的系統彼此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