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一之二 10/9 天氣/晴朗
第二天的走讀出了點大意外,一睜開眼發覺已超過與同學約定共同前往的時間,而前往大溪老街的交通方式有些複雜,於是到達目的地時已經接近中午。
麗雲老師帶著我們繞過彎曲的巷弄來到鳳飛飛的故居,鳳飛飛在我的印象裡總是頂著一頂大帽子,搖啊搖在舞台上唱著溫柔的歌,最常聽到的心肝寶貝,是我外婆很喜歡的歌,甚至印出歌詞一個字一個字唱,縱然鳳飛飛已經不再被現代年輕人廣為人知,但她溫柔婉約的聲音將永久在大溪老街縈繞。
接下來來到普濟堂關聖帝君的大廟,在這裡有一塊偌大的木板記錄著聖誕祭典是桃園市的無形文化資產,前幾次因疫情而首度取消祭典大亂人心,因為這樣的活動與信仰已經深植在當地居民的心中,給予莫大的力量,撐起大溪老街繁華不衰的模樣,接著我們沿著和平公園的步道觀看大漢溪,大漢溪上的橋經歷幾番更迭,清朝時期以竹籠、石塊堆疊形成木板橋,到日治時期改建成雙孔繩索吊橋,直至如今的水泥大橋,聽著解說,彷彿眼前的景色也跟著象紀錄片般變換,再次感嘆於時代的變遷。在解說的過程中,我不斷翻看手中的導覽圖,對應著我們移動的方向與建築的相對位置,讓走的過程不變成盲走。
下一站是曾為大溪神社的超然亭,入口兩側石獅據說為原神社所有,至今已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附近原有的的噴泉也不復存在,原來,看似單純的遊客景點也是歷史步行過的遺蹟,然後我們來到磚紅色的蔣公紀念館,此處在日治時期稱為大溪公會堂,是個聚會所,提供市街住民集會、典禮等使用,也曾被日本的皇太子侍從官親臨巡視過,在台灣光復後被規劃為總統行館,蔣公逝世後便成為如今的觀光地,提到蔣公逝世,我媽曾跟我提及,當時的電視、戶外的一切頓時失去顏色,全為黑白,大家都要為蔣公的離世哀悼,蔣家之於台灣歷史發展的地位可說是致聖崇高,以深植在當代人民的心中。
特殊建築還有武德殿,這是日治時期的產物,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涵養武德,獎勵武道,提振國民之士氣」是日本人的宗旨,於是在台灣各地修建武德殿提供警察及青年子弟修練柔道、劍道、弓道等武術學習,這個建築灰白嚴肅,能夠想像在當時是個多麼莊嚴的場所。
結束了歷史建築的洗禮,麗雲老師帶著學生們來到另一個館,以現代化的插畫是意圖的方式解釋大溪老街與大漢溪的關係,包括危險的放料仔工作,到人力輕便軌道,到連結港口的聯通便道之字形古道,還有市街商貿水故事,都在形塑著大溪在貿易這方面下的功夫與技術的改革變遷,我們再來到一個充滿模型屋的空間,在這裡,把敘述的文字具體的展示在眼前,我最有印象的是建成商行,建成商行的屋主簡阿牛是雄霸日治時期大溪一方的商業巨擘,統攬煤礦、金礦、樟腦、藍染等商業版圖,是大溪最豪華的商行,採用罕見的巴洛克三開間牌樓及穹窿式屋頂,穹頂中央的「簡」字為家族姓氏,牌樓立面有串珠、算盤珠等圖樣裝飾,菊花雕飾為日本總督的授予,代表簡阿牛的仕紳階層,整棟建築盡顯簡家華貴。但是,隨著簡阿牛離世,簡氏族人陸續搬離大溪,建築缺乏養護,植物攀附、騎樓天花板屋桁蟲蛀嚴重,天花板崩塌,屋頂也有水泥剝落等情況。曇花一現的極致奢華令人不勝唏噓、嘆惋不已。
行程的最後來到在日治時期曾為米倉糧庫,後又成為憲兵隊宿舍及肥料倉庫等建築功能,直到近期才改建為如今的六廿四故事館,館內紀錄廟宇文化,包括三太子、高聳頂天的黑白將軍,說明先前提到的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祭典的神明操作,可能有些既定印象認為,扮三太子、穿”布偶裝”踩腳步的孩子都品行頑劣,惡名昭彰,但其實並不然,這些廟宇的孩子背負著學習傳承這樣無形資產的重責大任,自小就開始而耳濡目染,甚至嘗試製作服裝,是一項令人尊敬的活動。
走在大溪的各個建築間,經過解說與了解後,我發覺這是一個非常微妙美麗的地方,重疊了好多時空的遺蹟,不斷改建、變遷、進步,有些文化又被保留珍藏下來,身為被大漢溪流過的地域,貿易的演化與興衰可以見得,我很高興自己有幸能收集到這麼多的知識量,若下次我能與親友或家人重由此地時,我想成為一位能說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