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大自然與泰雅族

台北醫學大學 楊鈞淋

· 2022線上課程【泰雅人與生態的故事-農業篇】

 

這堂課剛開始其實我很納悶為什麼要介紹農作物,原來在泰雅族的文化當中,語言、文化、生物都是相連的,整合起來才能真正了解到作物,也能真正了解到原住民。在課程中老師有提到去參加幾次國際演討會,演討會用民族的眼光來認識動植物,換來台灣,就是以原住民的眼睛來認識動植物,我想聽到這裡已經足以完整解答為什麼要介紹植物了。 

另外我覺得國際演討會的重要性極具意義,全球各地的原住民文化正在不斷地消失,而演討會則是相當重視研究倫理的審查,往往學者都是利用完原住民就不在意原住民了,但演討會格外重視知識主體性。我覺得這樣的做法相當的值得推崇,原住民文化失傳或是受到主流文化的席捲而消逝,這是件相當可惜的事,像老師說的,即便是尖石也有數十個不同的部落,每個部落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讓存續已久的文化這麼容易的消失會是人類社會的極大損失。 

在聽完幾次的演講以後才發現原住民與我們的差異真的很大,我們現今一般的農業都已經改成冷冰冰的機械化,甚至農夫可能也都是開農耕機來耕作,但原住民部落卻保持了最純真的古法,衷於與大自然的連結,傳承或創造能與自然永續的栽種方法。舉燒墾來說,燒墾是一種極具技術性的栽種方法,若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把整片森林都燒掉了,需要靠原住民的智慧與經驗才能做到恰到好處的燒墾,又能免除化肥對土地的污染與傷害。包括在小米講座中老師邀請的小米媽媽,老師領導她寫出一篇其中有許多原住民語的論文其實也別具意義,原住民語因為沒有文字很容易失傳,而寫論文用了羅馬拼音的方式記錄了下來,也讓台灣的原住民能被世界所看見。 

另一則讓我很驚奇的故事是泰雅族與竹子的關係,單單一個桂竹對於泰雅族竟然有那麼多的意義與功能,尤其是部落耆老分享的部分,原住民不僅根據傳統以及經驗去生活,其實先祖留下來的古法也都有其科學根據,他們也都知道並且做了很多科學研究去解答看到的現象。像是哪個季節可以採收桂竹都是有其科學依據的,而他們的工法也不斷的在進步,不會一昧崇古,著實令人讚嘆。耆老也介紹了桂竹的超多種功用,先以建材來講,光是桂竹一種材料居然就能完成他們建築物的整體,相較於漢人的建築,應該說西化的建築,建材玲瑯滿目,應該不太可能做到用單一建材就完成一棟房子的蓋設。但原住民的智慧卻可以做到,不論是防水的設計、地基的搭建、房屋的組裝、陷阱的架設、防鼠的措施,都可以由桂竹一種材料製作。除了建築方面,竹筍可以吃、竹皮可以做繩索、竹管可以做成水器、竹杯、竹筒飯、以及陷阱,包含了泰雅族的食、衣、住、行、育、樂。 

再來是原住民對於桂竹的文化,泰雅族遷徙時都會帶著竹子,到了新的地方會播下桂竹與小麥,泰雅族走多遠就跟著走多遠,老師跟部落耆老一起畫出的桂竹及泰雅族遷徙地圖很有趣,也能親眼看見泰雅族的足跡。而泰雅族砍竹林有越砍越茂密的想法,因竹子的地下莖是相連的,砍一棵竹子就等同於疏伐一樣,具有生態與經濟的雙重意義。我認為這是很值得我們參考的智慧,原住民的生活處處都存在著永續的概念,如何與大自然相輔相成,使用竹子,也尊重竹子,獵取野獸也祭祀野獸,感恩大自然給予的一切,不應像資本主義一樣過河拆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