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流帶動航運,航運帶動商業,匯集之處即為大稻埕」,走讀當天講者滔滔不絕地介紹當地濟濟人才、地理優勢、當時的風華情景,極力想要論證這般說法,我聽得如臨其境,我在走讀一開始捷運地下室聽得如臨其境,但從大橋頭站出口走出,巨大的台北橋擋著天空,鋼筋的壓迫感不免沖淡了這樣的想像。環河快速道路圍繞台北、台北橋連接雙北、國道一號出入口通往全台,大橋頭站更是各個客運抵達台北的第一站下車處,大稻埕地區如今更像是短暫供人停留的交通樞紐,大家的目的地還沒到達。
當天的走讀著重在人物介紹——黃玉階與蔣渭水
黃玉階生平如傳說,北上行醫經商,救人濟世,在殖民時代中能夠發揮與證明自身土地的知識與價值,是多麼驕傲的展現,尤其介紹影片中提到了當時的瘟疫對抗,對於當今的疫情時代更是似曾相識。
蔣渭水民族自決的意識覺醒,捍衛本土的意志更是台灣認同脈絡下重要的存在,那時還沒有省籍情結,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可能他們也還沒有想清楚,但他們明確知道要的是民主,要的是自由,這樣對於自由民主的覺悟應為深刻編寫在台灣人民的基因中。
然而為什麼百年前的台灣,兩位都會選擇落腳在大稻埕?我想他們是看見了此處的兼容並蓄。走讀著重於人物介紹,是一種精神的體現,而這樣的精神就是兼容並蓄,作為台灣具代表性的人物,內含的性格所受此地的精神影響,延伸的即是台灣這片土地的精神,我們的土地處於交通樞紐,我們的心態也是,我們接納不同的人事物想法匯集在這,我們尊重。
繁華的大稻埕已經是過去式,但他還是保留了台灣最精髓的本質,這是接納、這是自由、這也是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