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文化跟小米息息相關,部落的人說山櫻花開的時候就是種小米的季節,早期泰雅族人沒有月曆,他們藉由觀察某些物種的週期變化,來察覺春天的到來。另外,泰雅族人的燒墾也是充滿知識的活動,如果一個小細節出了差錯可能會釀成大禍,造成整個土地的破壞,但泰雅族人有自己的一道學問,他們懂得拿捏如何友善利用他們的環境,利用燃燒後的灰燼當成肥料來源,所以不會在這片土地上沾染任何化學肥料。從怎麼播種、儲存,一直涉及到小米怎麼吃,所有處理小米的階段都有不一樣的學問隱藏在內,不同種的小米,也都有各自的吃法。特別是芭翁老師用泰雅語短暫地介紹了一小段,可以感受到他們對自己文化的重視與珍惜。
松茸不僅是植物,它們與人之間的連結故事,並且反思到整個社會與經濟制度。松茸長在松樹上,由這個生命再進而影響到其他的生命,互相依賴的生命體在環境中彼此影響著。阿道長老介紹傳統採集香菇的方法,野生香菇是泰雅人的食物來源,更是泰雅人賴以生存的來源。特別是觀察月亮的變化來培育與採收香菇,所以泰雅族人對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相當敏感,他們知道在什麼時機做出什麼樣的行為,對環境的傷害最小又能得到最好的效果。林務局對部落居民的待遇甚是蠻橫,國家背後的殖民霸權,讓無辜的人白白犧牲,在老師訴說的口吻當中,流露出對事件的激動與不滿以及滿滿的無奈。
竹子和泰雅部落的關係密不可分,舉凡蓋房子、製水管、編織等等利用價值,照片中學生們實際走讀體驗用竹子製作水管,令我非常羨慕,如果能實際體會,我對竹子的感想說不定會更加深刻。有泰雅族的地方就有桂竹,工具化後的竹子在泰雅的日常生活中延續,當外來的產業滲入泰雅部落,竹子和泰雅人的關係也產生了變化,在過去桂竹是生活資材,但現在它們是象徵物,啟發泰雅人探尋其他的價值意義,讓桂竹從生活到文化與產業結合,藉此傳承泰雅桂竹文化。
從小米、香菇、桂竹再到最後的水蜜桃,本來傳統作物一直到被經濟作物取代,反映泰雅部落農業的漸進變化,他們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古板理念,而是不斷汲取外界的創新,但不忘記自己的根本,不管是過去或現在,這些都是泰雅珍貴的文化。泰雅長老們到外地觀摩,再把這些習得的經驗轉成自己獨有的樣子,令我相當感動,他們是為了讓自己的部落更進步,而且他們對自己的家園一直都抱著希望。「種得很有力量,但是賣得很沒有力量。」水蜜桃產銷是部落最大的煩惱,他們注入的心血幾乎化為烏有,況且水蜜桃就是經濟作物,就是要拿來賣的,但要如何解決產銷問題的是部落面臨的一大挑戰。透過更多平台幫忙部落宣揚他們的文化,除了解決農產品產銷的問題,但最主要是想讓更多人知道保護環境生態的正確理念,除了看見平地與部落之間的貧富不均問題,更多複雜的社會問題也值得我們去注意,這不僅是為了改善部落居民的生活品質,更是他們為家園全力以赴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