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泰雅人與生態的故事:生態循環與皈依

北藝大動畫系 廖梓伶

· 2022線上課程【泰雅人與生態的故事-農業篇】

溫暖的水蜜桃冰淇淋

水蜜桃與冰淇淋的故事,是泰雅人與生態的故事-農業篇的最後一場,也是老師的最後一場線上講座的主題。首先標題就非常吸引我,因為我很喜歡甜食,也非常喜歡水蜜桃餓,而水蜜桃冰淇淋,光是想像就能感受到它有多好吃。雖然故事本身並非如標題一樣甜蜜,而是背後現實的勞動和心酸。當時第一次聽這一段故事時,讓我覺得即使是在如地獄般的疫情期間,人間必然還是有溫暖。

鎮西堡部落的人們為了生活,為了糊口,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不一樣的農作物,除了因生活所逼,也夾雜著實驗精神。水蜜桃很貴,我從來沒細想過為何,現在大致理解原來,是因為種植和生長方式實在是一項繁瑣的大工程。而小農們為了保護生態,運用自然農法種植的水蜜桃更是珍貴。收成後的銷售方式也需要有許多創意,包裝、品質管理都需要費很大功夫,需要大量的成本費用,並且對環境很不友善。我個人非常喜歡裸桃販賣的模式,推廣使用環保袋進行購物。另外我也非常喜歡他們結合實驗精神與創意思維,走出部落去觀摩,學習後並帶回部落。經過不斷實驗和實踐讓種植方式改善,讓樹長成隧道的樣子,形成在水蜜桃結果前開滿桃花的隧道,非常美麗又吸睛,也吸引許多人流參與桃花祭,是一個很成功的改造。

在疫情期間的黑貓之亂讓大量的水蜜桃滯銷,與其當作飼料或丟掉,他們選擇贈送給在部落之間巡迴的馬偕醫院第一線醫護人員,鄰近的田埔部落的教會也為了靈恩運動捐贈了一筆錢買下小農的水蜜桃,醫護人員收到善意後也運用醫療技術回饋給部落的人們。這樣的循環的概念,跟生態系中的循環竟是相似。而那些在蟲害中損傷的水蜜桃,也經由大家的溫暖與熱心給解救。利用小農無法銷售的格外品製作出創意的自然農法水蜜桃果醬、啤酒、優格冰淇淋等,雙方獲益,連結社會的資源,是一場有利的交易。使用自然農法的小農與店家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愛護生態,保護土地,努力的用微小的力量宣揚環保及愛護生態的重要性。

 

生態皈依

「Covid-19不是問題,它凸顯的現象才是問題」。這句話讓我回想起疫情剛爆發的那一年,確診數據登上最高峰,所有國家正式鎖國禁止任何人入境,人民不得隨意外出走動。這時候一組照片出現在網路上:幾乎沒有汽車的紐約、空無一人的特拉維噴泉、在城市中心池塘裡出現水獺、清澈的天空、乾淨的空氣,照片中清楚地展示沒有人類生活的生態正在修復自己。疫情的發生讓一直看不清事實的人,清楚看見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正在削弱地球的生命,生態正在面臨危機。但是即使事實擺在眼前,大多數的人們似乎還是不願意改變生活方式呢。人是那麼的渺小,破壞力卻如此之大,若不認清生態危機,怎麼能團結起來,好好的愛護並修復我們的家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