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關於土壤與生活

王嘉瑜_文

一個禮拜後我又回到部落裡,將都市文化遺忘在後頭,深入山中進行我們這次的課堂。從前,我總覺得對新竹尖石很陌生,對這裡的景物、人與文化都不甚熟悉,只知道這裡被群山包圍,是泰雅文化的心臟,也曾經因為興建水壩的抗爭活動上過媒體版面。但是經過3次不同時刻的拜訪、走讀,不但讓我對這塊土地有更深的認識,也建立了我和這塊土地獨特的情感,因為理解與熟悉所產生的認同感。

陽光明媚,灑落在山林間,讓我一掃北部連日陰雨的陰霾。蜿蜒在景色似錦的山中,不禁讓我打從心底深深地覺得,這裡真是個被天使眷顧的地方。

broken image

藍天、山脈與部落。(氣溫是剛剛好的24度!)

-靈性的直覺-

山脈型塑一個天然的地理屏障,隔絕平地的文明也延遲了現代化的進程,賦予部落一個遺世而獨立的樣貌。第一次來到這裡時,芭翁老師(小米媽媽)便說,在這裡,我們要拋棄一切城市人的眼光,用泰雅族的眼睛審視這片土地,才能看見他們的文化,才能看見一片完整的山林。

 

經由他們的雙眼,彷彿萬物都有靈性的直覺。泰雅族與自然的共處,便是透過靈性的直覺與對這塊土地的熟稔來建立相互依賴的土地關係:我們照顧土地,土地餵養我們,和諧而共生、相互回饋的模式,而不是一昧地對自然予取予求。他們和自己的家園建立一個彷彿朋友般親暱的情感,對家園的細小變化、節氣瞭若指掌:春天的時候山桐子會結小小顆的果實,吸引小鳥前來啄食,而部落的人們會先設下陷阱捕捉小鳥,這也是他們蛋白質的來源之一;夏天產竹筍,除了提供部落糧食,這時候野豬也會前來搶食;需要鹽巴,便從羅氏鹽膚木的葉子裡萃取出來…。與山林這片「大冰箱」的相處上,我看見泰雅族對這片土地的熟稔,對這裡的每個草木、溫度與濕度的熟悉,讓他們能按季節獵捕不同的食物,和自己的家園有著無法言傳的默契。

 

然而現代,法律彷彿覆蓋了一個無形的網,困住了生活在這裡的人。

 

法律限制了他們的土地使用,也限制了他們對家園的想像。他們不能隨意的開墾山林,也不能捕撈河流裡的苦花魚,因為在法律的觀點,林地、農地的互換牽涉到土地法,要經過申請才能轉換;而河流資源則是水利局所管轄,不能隨意捕撈。因此,他們再也不能像自己的祖先那樣隨心所欲的開冰箱,也不能自由的運用這片土地的資源,因為任意獵捕動物、摘取植物是會觸法的。

 

從前,他們過著游耕的生活。

 

對泰雅族而言,山林是整體性的、不可被分割的,因為他們認為生活在這個場域裡的每一個生命—動植物、溪流、土壤…都是組成這個大冰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互依賴成緊密的網絡關係,不能被分割、取捨。但是站在法律的角度,山林屬於林務局管理、河流是水利局管轄的,零星散布的農地則是農委會負責的,這個他們所熟悉的家園被分割成許多破碎的區塊。

下午在小米媽媽那邊,也聽到他沉重的說到自己的小米田已經耕作好多年都沒休耕了,然而自己也一直都不敢為土地施太多的肥料,害怕人工的化學肥料會損害原本的土質。但是他有感覺到自己土地的肥力正不斷的在流失,因此她相當的苦惱、卻也沒有解決的辦法。土壤是活的,他有脾氣,會呼吸;不只是拿來交易的財產,「但是在法律的規範下,要回復到以往游耕的生活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小米媽媽無奈的說出許多部落居民的心聲。

broken image

正在人工脫殼小麥的芭翁老師(小米媽媽)。麥殼隨著風飄散在空中,很像雪花。

-田埔教會的祝禱-

星期天的早晨,我沒有隨著同學搭車一起去煤源上課,而是留在田埔教會參加當地居民的禮拜。原本我尚有一絲的疲憊,但在他們熱情又有感染力的聖歌歡唱裡完全消散,嘹亮又有朝氣的歌聲迴盪在天主堂;而從居民們堅定又自信的眼神裡我看到他們對上帝全然的信任與愛,讓我也感染了歡愉的氣氛。

儀式樸實卻很真誠,過程裡最讓我訝異的部分就是整個儀式都是以泰雅族語為主、中文為輔做進行,祈禱、聖歌也大多是以泰雅族語居多(也讓我第一次聽到泰雅族語版的奇異恩典,讓我很新奇!)。

教會在現代已經成為部落發展、聯繫情感很重要的一部份,而教會也從傳統傳教的角色蛻變,融合在地部落的語言與文化呈現出獨一無二的樣貌。

broken image

一個星期後再回到田埔,教會已經為聖誕節布置好了,整個教會瀰漫濃濃的聖誕氣氛。(這2顆聖誕樹是今年最早看到的兩顆聖誕樹!)

broken image

參加田埔教會的主日禮拜,反思宗教信仰與部落文化的重疊與融合,以及安定人心的力量。

(在禮拜的過程感染到居民的熱情與純真,也聽到林益仁老師的證道,覺得心靈充實且富足,很久沒有享受這種單純的快樂了!)

broken image

在山上吃的最好的一餐,這家的烤雞有夠好吃,麵包也超讚(店名:魯壁一家人)

覺得陽光這樣灑進來很美,所以紀錄一下(這是店家的一個角落)

broken image

小米媽媽烹調的午餐,還有小米混白米的飯,很特別!

謝謝田埔與煤源帶給我這3趟旅程滿滿的收穫與感動,也謝謝部落居民的招待,讓我每一次來到這裡的時刻都別具意義而且相當美好。(尤其是小米媽媽的午餐,我來了3次每次都會吃到新的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