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從馬告櫸木扁柏看泰雅

台北醫學大學 羅仕馨

 

第一堂課從馬告(一種香料)開場,之後延續到台灣曾經要成立一個馬告國家公園的故事。然而其中牽涉許多類型的生態學,像是社會生態學、性別生態學、文化生態學…等,而這些生態學全部都和政治生態學有關聯。在成立國家公園的過程中,出現非常多問題和聲音,而且缺少溝通和協調,導致最後原定的國家公園胎死腹中,相當可惜。但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凸顯出非常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像是生態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民主的批判、原住民族的自然認知等等,這個議題就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出部團團體的價值觀以及弱勢族群的發聲。

broken image

第二堂課由櫸木出發,道出司馬庫斯「櫸木事件」的歷史,再進階的闡述司馬庫斯因應天災的韌性展現。在一次的天災中,原住民依他們的傳統行事,但是卻被政府認為是盜木。我覺得政府在制定相關法規時,應該更去了解原住民的傳統,而且這些傳統領域範圍並不是自己族人說說的,還有透過台大地圖、附近部落見證的地圖以及用唱的地圖等方式證明。最後經過一次次的努力,政府最終證明了原民的清白,同時我也感受到族人的團結。

broken image

第三堂課的主軸在講轉變正義,他們的目的不是只看表面的犯罪、逞罰,他們會看看背後犯行的根源、並且注重改變的過程。泰雅族不同部落之間因為發生「南山扁柏盜砍事件」,讓眾人理解了他們特有的儀式,期間經歷了大約4、5個小時,氣氛嚴肅。然而讓我很感動的事情是,他們在經歷衝突之後,儀式中的最後還有和解的程序,老師說:他想有什麼族群可以一直存在不會被淘汰掉,大概就是這種會有和解儀式的族群吧!我覺得人在經歷衝突後多少會有心結,但是能講開、化解雙方心中的芥蒂,對彼此都是好的發展。

我覺得原住民的文化是一個很值得去了解的領域,其中不僅包含了先人的智慧,還有他們傳承下來的智慧。然而因為是少數族群,再加上以前政策的關係,我們對他們的了解十分不足,造成許多衝突。對於原住民使用山林資源的態度,其實我是很敬佩的,他們會一直遵循著他們的法則、不會過度使用。另外,我也很欣賞他們的團結,無論是受到外界得不了解,或是自己內部的族人之間犯錯、發生衝突,他們都會用各種方式重新團結起來。套入老師上課說到的點,我想現在的原住民雖然是少數族群,但是卻沒有勢力漸微,和他們團結的特性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總而言之,我覺得自己可以對於原住民有更多的了解,而所謂的了解並不只是透過他人的闡述,有機會的話可以親自走訪、體驗他們的祭典或是儀式,我想如此一來可以拓展自己的視野外,也可以拉近彼此距離,一起保護台灣這片土地。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