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由食物出發看泰雅農業

北藝 電影系 陳以恩

· 2022線上課程【泰雅人與生態的故事-農業篇】

在小米祭文化中有很多禁忌,從一開始就要以非常神聖的心情面對,還要用雞血獻祭祈福。連播種的時間與方式也很講究,一切都考驗耐心與用心程度,不能打噴嚏、不能咳嗽、不能大聲講話。我覺得從這樣的傳統中可以看出原住民對於祖靈、大自然的崇敬與尊重,也能窺見原住民傳統的農業是非常與自然環環相扣在一起的。

原住民的農業在資本社會中受到市場經濟的巨大衝擊,畢竟以前的他們甚至連貨幣都沒用過,一切的耕作都是靠自然四季的變化來決定何時耕作何時休息,何時撒下某種作物的種子。甚至有些作物以前是以採集為主(如香菇)現在則必須量化的生產來滿足市場需求。而水蜜桃更可以說是完全因應市場而出現的作物。這些年來原住民們也有意識到市場經濟對部落生態、文化造成的傷害,因此開始作出改變,回歸到順應自然的生產方式,更為永續、也更能保留部落文化。

我們家去武陵農場的遊玩的時候都會買水蜜桃,現場吃或是當作禮盒買回家都是常有的事,因為這種高單價水果如果加冷藏運費送到市區價錢會非常可觀。由以上經驗可以發現以原住民常見的作物作為生態人文的切入是很棒的方式,因為我們或多或少都曾接觸過這些作物,無論作為食物或是產品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聽完這些故事後我覺得我不再能當一個無知無感的純粹消費者,而更該開始去思考商品背後的故事甚或來源,因為從生產到銷售,一切都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容易。印象很深刻的是關於水蜜桃的銷售,常常使用禮盒來包裝,因為要包裝成漂漂亮亮的禮盒而必須淘汰掉一些賣像略差但其實還能吃的水蜜桃,無論對生態還是部落經濟都是一種傷害。其實很多高單價水果都有這種問題,像是枇杷、梨子等,因此我作為一個消費者,之後就會更傾向選擇少包裝、質樸無華的水果,或是選擇直接到產地購買,盡可能讓消費成為生產者的助力而非傷害。

在這四堂課中,林老師與耆老由食物與作物切入、深入淺出地帶領我們認識泰雅部落與在現代社會中面臨的困境。不僅非常貼近生活淺顯易懂,也有很多層面都是我不曾思考過的,會讓我很想實際走訪當地,也期待未來能有機會真的到現場走讀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