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尋家,

北醫醫學二 謝宜岑

· 2021山之行紀錄

This title is meant to remain unfinished as the journey home never ends.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新竹尖石,更準確來說,這是我第一次走進部落,而我也懷著忐忑但依然期待的心開啟這次的走讀行程。

層巒聳翠的山峰、迎面拂來的微風、天朗氣清的周遭、生機滿滿的萬物,這片土地有太多值得探索的面向,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人。

從陌生到更陌生—

泰雅文物館中展示著許多當地的生活,例如:衣服、弓箭、織布、日常用品等等,而林益仁老師也藉著牆上的那張地圖向我們介紹尖石鄉,這次的走讀,我們將前往前山的煤源部落以及後山的田埔部落,但這裡絕不僅如此,山中還存在著20~30個泰雅族的部落,以及更多元的文化。原本對這個地方就認識很少的我(課前有稍微查一下網路資料),聽完老師的講解後,讓我覺得自己需要更多的學習與看見,知識上,確實是稍微更加瞭解了這裡,但因為更知道自己的不足,於是令我感到對這裡更陌生,但也更加好奇。

~林益仁老師介紹尖石鄉~

broken image

初來乍到與豁然開朗—

上山的途中,我們先到錦屏橋,橋邊的浮雕畫刻著泰雅族的傳說與平常,祖靈的傳說、族人間的互動、部落的傳統,那是生活和歷史的縮影,但絕不足以說明他們的一切,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點有三個:第一個是這些畫中有許多都是有關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這些日常是平凡的,但我認為,平凡是種淡淡而雋永的幸福;第二個是有關部落戰爭,畫中有著一顆人頭,信實說:「那是客家人的頭顱,因為兩個部落若發生衝突時,就會各派出一位青年,比賽誰先獵得頭顱,就是哪個部落勝出。」這對我而言,是非常衝擊的事情,但也讓我反思食物鏈、生態階層的議題;第三個與泰雅族的傳說有關,第二顆太陽被射傷後,變成了月亮,而它的血變成了滿天星斗,我覺得這好浪漫,因為在大眾眼中,鮮血是可怕的,但在這裡卻成為了如此璀璨的星子,是蛻變、也是顛覆。

我們而後到了魯壁一家人聽巴翁跟我們稍微分享她的家園,她說,這座森林就是他們的冰箱,並向我們介紹山裡的知識,像是:峭壁處可能有山羊,所以他們族人會在隘口放陷阱捕捉;此外,我們很幸運的在眺望台上看見了五色鳥(又名臺灣擬啄木),是台灣特有的亞種鳥類,我想,這個地方還真的是處處充滿驚喜呢~我心中的陰霾情緒也因此瞬間消失(因為我剛好後天要期末考,但還沒念完XDD),取而代之的是「心靈上的平靜」和「頓時豁達的心態轉換」,我決定在過程中,先拋開課業上的煩惱,好好享受這片土地的懷抱,體會自然的氛圍。

~錦屏橋的景色~

broken image

~魯壁一家人外的景色&馬告檸檬紅&五色鳥~

broken image

~魯壁一家人的真 自動門:利用瓶子的重力自動關門~

broken image

延續,傳承的驕傲—

巴翁帶著我們走進了她的倉庫,裡面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小米,她分享復育的過程(像是她請各地的長者到小米田判斷小米的種類,並記錄下該種小米的泰雅族族語),至今已經找回了40幾種小米的品種,她也訴說她遇過的困難與台灣在復育這塊不足,但她依然選擇繼續堅持下去,因為那是部落的一部分,也是她的一部分,從她的眼中與話語之間,我看見了她的堅定,也佩服她的精神。

之後我們就搭著貨車上山去了,這是我第二次坐在貨車後面,雖然有點害怕(從出發那刻起就一直緊抓著車子XDD),但也很好玩,更進一步接觸到這座山,路邊的一草一木此刻間不再只是轉眼即逝的風景,而我也感受到山林的氣息。老師說著他耕種的心得,有汗水、有創意、也有對自然的尊敬,我們也到小米田「練習芭蕾」,小心翼翼地踏下每一個步伐,宛如跳芭蕾舞一樣輕盈但不輕鬆,而我也體會到了務農的辛苦,這是我第一次拔田裡的雜草,也讓我瞭解自己外公外婆以前農耕的辛勞;此外,老師也說,他們會在小米田旁邊直接製作麵包,這也讓我覺得很驚喜、很厲害!

~巴翁&她的研究室~

broken image

~大家合照❤~

broken image

愛的信念—

幾乎每年母親節都會回老家過的我,因為這次的走讀行程無法回去,雖然有點遺憾,不過也在部落裡的教堂度過了一個很有愛的早上,孩子們向他們的母親和主表達自己的感謝與愛,當天也有獻嬰儀式與母親節活動,我發現在活動期間,有特別請幾個小孩過去沒有生小孩的婦女身旁,讓我覺得特別暖心。

創新與永續—

第二天中午我們抵達三一自然生態農場,午餐是美味的食育鍋,加入新鮮的蔬菜煮的湯頭不失原本的風味,也更為清甜了,熱呼呼的鍋也讓我覺得全身都超暖和,搭配著窗外的美景,此刻我覺得一身的疲憊都減少了許多(因為昨天半夜唸書唸太晚了QQQ)。隨後,我們跟著夏禾老師和善慈前往雞舍,途中,夏禾老師跟我們介紹了他們狩獵祭使用的陷阱,還有竹子對部落的重要性與應用,也讓我們體驗了射箭。到雞舍處,夏禾老師分享著他的研究成果,他將真菌加在雞的飼料中,使用天然的方式養雞(海水、蛋殼、自然的資源),秉持著「取之於生態,用之於生態」的環保永續理念開拓出農牧的另一個世界。

~食育鍋~

broken image

~苧麻&陷阱:有時限的狩獵期(10月-隔年2月)~

broken image

~真菌&雞仔仔們~

broken image

觀念碰撞與反璞歸真—

在兩天的走讀中,我發現部落很重視男女間的分工與差異,例如:女生不能摸獵槍、男生不能碰織布機等等,這與現今提倡的消弭男女差異的觀念背道而馳,但以生理而言,這樣的分工確實有利於生活,雖然與自己本身的觀念不同,不過從不同的觀點去看就會更瞭解與尊重部落的生活型態。

無論是第一天的小米復育,或是第二天的生態農耕,都可以看出他們對於自然的敬愛,他們愛護自己的家園,也牢記他們的「根」,以知足的心與大自然共生,在外在熙熙攘攘的社會中,仍保留自己的本心,也盡力將泰雅文化代代相傳下去。

回憶集—

~大合照Part 2~

broken image

~夏禾老師&他的口簧琴~

broken image

~北醫醫二 at 魯壁一家人~

broken image

~巴翁家&北醫北藝大~

broken image

~最後來張搞笑照XDD~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