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2022大溪走讀

臺北藝術大學

· 2022走讀 大漢溪三城

距離三月已經過去了大概三個月但是上一次到大溪的走讀還是歷歷在目,當天我早早就起床騎車過去大溪的路程大概有兩個小時。我騎車到那時候的時候是有點小遲到大家都已經開始活動了對於那一天逛的空間印象已經變得很含糊,但是其實對於我來說大溪這個地方應我印象最深客的是大溪地風光與食物。在大溪的人文與喚醒這也貼合到我們的教學主題。當天我們先是逛了大溪故事館我們了解到泰雅人的歷史而在故事館中我們也聽到蔣公的故事 作為外籍生的緣故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關於蔣公的故事對其他同學來說可能已經耳熟能響但是對我來說卻是一個產生嶄新的體驗如果假如沒有來到大溪這邊來參觀的話我並不會有機會聽到這樣的故事。

對於我而言來到大溪這個地方是一個很有趣的經歷,畢竟這樣的地方假如不是走讀的話我並不會故意來這邊走一趟大溪對於我的而言他並不是一個我會想要去旅遊的地方,但這次的到來卻讓我意外的喜歡這一個地方。

踏入到大溪我感受到大溪這邊的風光與台北是截然不同這邊的生活步調很慢風景很美但是這邊最吸引我的還是這裡的人,雖然我今天的到來並沒有在這邊與很多人進行交流,但是這一種是讓我有一種這邊有著濃濃人情味的感覺,也許是導遊跟我們分享的一條街上兩個家族無聲的對抗,或是導遊把我們拉到他家裡面,讓我產生這樣子的感覺吧。當天對我而言印象最深客的是到木材家具店的參觀,但是在過了兩三個月的沉澱過後對我而言印象最深客的卻是在咖啡廳裡面與其他學校同學的交流。在這次的走讀當中與我曾經參與過的走讀都不同的電視老師會很熱情的邀請我們與不同的人接觸,我是一個蠻熱愛社交的人但是現今的社會大家都很排斥與不認識的人交流,也會排斥去展現自己,這是我所不喜歡了,而這次的走讀不單單是讓我認識到大戲這個地方也讓我有了與其他人彼此靠近的機會。在大溪這個地方我們也感受到,鄰理之間是靠近的,雖然我不知道這裡的故事不知道這裡人跟人之間的故事但是這是大溪地的感覺給我的感覺。來台灣之前我居住在香港,兒時居住的地方(搬過很多次家)是在一個相對貧窮的地方,現在已經被改建了。的確變得比以前更加的乾淨好看也更加的繁華,有著很好的景觀規劃,但是在我們看不到的線的角落看不見的角落那一種人日本人之間的氣那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橋樑也消失了。木材家具筕是從上一代開始慢慢流傳下來從一開始做豆乾到現在做木頭家具,還有導覽員介紹的那一條老街保留了歷史的建築,可以明顯看出歷史的痕跡。他這一些事在現今的社會中隨著時間的洪流慢慢地流失,在香港在台北一樣讓我有同樣的感觸,鄰里的關係家屬家族的延續在現今社會而言成為了被犧牲的部分。就連到我們這一堂課的主題生態與人文,赫然發現地方的生態與人文確實是息息相關的。大溪這樣的一個地方他們有台北的繁華,沒有現在新市鎮的景觀。但是他卻有著市區沒有的光景,那些讓我很驚訝的一個地方是,那一邊的夜市或是夜市附近的小吃或是餐廳,食物的樣式很多那時候我就有跟朋友提到說我認為這邊的夜市比台北的好逛很多,或許是因為這邊沒有城市的約定俗成。變成說有了屬於這邊的獨特味道。我很喜歡這裡的建築我認為這裡的建築與環境的達到了很好的融合,這邊雖然沒有所謂的景觀規劃,但是卻又少了現代建築與自然之間的衝突。成為了一道美好的人文風光,這是隨著時間慢慢正在流失的,一種正在持續但是我們卻從意識得到的。這一次的走讀對我而言是一堂很好的課,一堂讓我回憶到兒時回憶的課,那時候我家樓下有在賣臭豆腐臭到住在4樓的我門不能把窗戶打開,那時對我而言哭的酸臭味卻是我現在懷念的味道。菜市場的地板是露露的濕漉漉的裏面還混著魚的血,經過路口都會聞的到了腥臭味,也是我懷念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