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十九歲,從小就是生活在都市裡,即使學校上課總是或多或少會提到環保等等的議題,但說實在有關於生態、有關於大自然、有關於我們地球的種種,對於我來說仍然是蠻遙遠的一件事。《像山一樣思考》是其中最讓我對自然有感觸的書,我想這是因為以往的課程教育更多的是用一個又一個的數據,以及站在第三者角度的客觀文字,所以總是顯得冷硬,不近人情,也難以讓人心產生共鳴,但這本書不一樣,作者們筆下有好多好多的人,他們對於大自然的的熱愛與關懷從來都不是口號,不是為了做而做,為了愛而愛,而是真真切切地,感覺到自己身體每一吋肌膚,每一顆細胞,都與我們的地球有著千絲萬縷的連結,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還是我們的下一代,都會如此的聯繫在一起。因此在這樣的情感下寫出來的文字,才會如此震撼人心。
我想最震撼我,也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本書西雅圖酋長以及最後眾生大會的部分。雖然本書收錄的版本是電影中的段落,有些許史實謬誤之處,但這並不影響這些文字帶給我的感受。「人類並非編織生命之網的那位,他不過是其中一絲一縷。」土地將每顆沙礫、每滴雨水、每個生命,包含我們每一次的呼吸,全部都連結在一起,世界萬物,不論有生命或無生命,從此密不可分,那樣的情感如同血脈相連之間的感應,所以「人類對生命網所做的,也必定得到報應。」我們踐踏土地,不是土地讓我們踩踏,而是我們在踐踏自己的母親、自己的手足、自己的後代;我們砍伐樹木,砍伐雨林,不是這些在這片土地上屹立無數個春秋的樹木,讓我們砍伐,而是我們自己選擇屠殺,選擇用貪婪吞噬生而為人的,我們的人性還有我們的家園。我在閱讀西雅圖酋長的這段文字的時候,我是有被觸動到的,這種觸動不僅僅是情緒的感染,我想更多的是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的一切充滿著孺慕般尊敬和熱愛,因為他們對於自然及人類本身,相互的羈絆與扶持有非常深的依存感—扶持這個詞也不甚準確,應該說是土地像是撫育我們長大的雙親,從我們呱呱墜地,蹣跚學步,再到我們日常生活食衣住行,一步一步帶領著我們走過人生每一個時刻。那樣對於土地無條件的信任、熱愛,以及相存相依的感覺,我想這是即使我們現在走入森林,踏入山上也無法完整感知到的,因為從小就在水泥叢林裡長大的我們,已經與大自然隔絕了許久,所以很難建立,或者說找回基因最深處,與生俱來與大自然的親暱連結,但也許透過文字,透過冥想,這樣外力的輔助,我們可以重拾這樣的本能,而最好的例子就是眾生大會。
我最初在閱讀眾生大會的進行過程的時候,我是覺得有點小彆扭的,因為要假裝自己是自然界中的某一份子,並站在他們的角度為他們發聲,若是我要做這件事,我會莫名有種演話劇般的彆扭,同時也有些疑惑,在為某族群發聲的時候,我們不免要用我們學到的,有關這族群的相關知識,才足以描述族群的特性或現在處境,所以總會提到人類是如何破壞環境,或大或小的影響到族群的生存發展,但這樣不免流於國中小制式化作文般的俗套:先感慨族群的危機處境,再批判現代社會發展是如何干預摧毀自然環境的。但在閱讀再後面的眾聲工作坊綱領後,我的小彆扭還有疑問就解開了。這是要讓參與者能夠願意傾聽每個生物的智慧與痛苦,體認到這些生物是這美麗又瀕危的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這個過程及意圖是神聖莊重的。工作坊綱領中提到要讓自己有感覺,感受心中因明白世界所遭遇而覺得痛苦,這樣才代表已經有力量改變我們的意識和行為,而工作坊中會進行的追思、告別、借用力量,以及感恩等等,都是可以讓我們承認、探究、釋放這些憤怒和悲傷的過程。我們之所以會感到痛苦與恐懼,是因為我們關懷;我們之所以會關懷,是因為我們已經感受到土地與我們人類之間彼此的依存;而我們之所以感到依存,是因為我們用內心甚觸去聆聽地球哭泣的聲音。而當我們不再壓抑這樣的痛苦,重新連結於世界的時候,歸屬感就會油然而生。這樣的過程對我來說像是一種內在思惟情感的解構與再建構。透過土地上生物同伴的眼,我們脫去了人類這一層身分,用最真實的自己看見土地最真實的樣貌,我們呼吸土地的呼吸,我們心跳大自然的心跳,苦他們所苦,痛他們所痛,就這樣破解了我們與土地間那層看不見但存在感始終強烈的隔閡,然後透過如此的生命經驗,體驗到言語之外的意識情感,領略到有關自然最深沉的智慧,喚醒我們基因裡的野性以及與大自然的親暱,所以這樣的過程是不會有說教、指責,或是數據理論的,因為我們在用生物夥伴的眼看地球,我們在為生物夥伴們發聲,我們描繪生物的天性,分享目前在人類大幅影響的環境下,他們家園的變化,最後說出生物夥伴願意送給人類的特殊力量和能力,幫助人類阻止仍持續在世界各個角落所發生的環境破壞,我覺得這是我覺得很長特別且有意義的環節,因為不僅僅是代表身為動物夥伴的我們願意與人類分享自己的能力,而是代表著願意一同攜手為家園的未來而奮鬥的相互信任,所以最後我們感謝,感謝讓我們暫時成為的生物夥伴,感謝地球上無數生命或無生命為我們地球的付出,感謝他們願意讓我們為他們發聲,感謝他們願意與我們心意相通。最後我們回歸人類身分,也回歸理性,我們可以交流資訊,或是交換可獲得的資訊來源,訂出我可以執行的計畫,擬定策略,並互相支持鼓勵。
這其實並不複雜,我們虛心用最真實的自己面對真實的大地,向那搏動的生機表達謝意和敬意。像風聲嘶鳴,像水聲呢喃,像雨後空氣中的草木香,我們向土地吐露由心底反覆震盪共鳴而出的禱詞和承諾,最後向他們感謝、致敬,與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