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走進尖石部落

臺北醫學大學 牙醫一 陳育良

· 2022走讀課程 田埔小米田

 

今天我們要前往新竹的尖石鄉,這裡比第二天的桃園大溪要遠的多,但是很開心的是我們要搭專車前往,所以不用一大早就起床,而且可以一路上睡覺到目的地!在最一開始,我以為會直接來到原住民的部落裡,不過卻是在尖石鄉的鄉公所下車,小米媽媽領著我們在一幅畫前面,教了我們第一個泰雅族語,這是我第一次學習到原住民的傳統語言,認識語言真的是認識一個族群簡單卻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分別是gaga和sbalay,這兩個詞的辭意分別是規範和和解,而sbalay更是一個很代表泰雅族文化的詞,泰雅族在不同部落之間如果遇到了紛爭且無法解決時,便會以狩獵人頭先後得手的方式代表是祖靈的示意,並以贏家的一方有絕對權,這是我理解的sbalay,我覺得sbalay雖然在現在來看是有點殘忍,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來說,他們狩獵的是異地人,也就是被歸類在敵人或是野生動物的概念,或許彼此並沒有仇,但是兩個部落之間的衝突勢必需要他們的幫忙,也因此,在觀看橋上的浮雕時,有看到一幅是泰雅族人在餵食捉到的外人,他們心存感激的感謝這位為了他們的sbalay的犧牲。在橋上的浮雕也可以看到像是泰雅族的神話、日常生活等等的景象,讓仔細觀看的民眾們更了解泰雅族的文化。

提到文化,就勢必會提到「吃」,就像老師提到的「吃成一團」,生命就是建立在吃的基礎上的,而泰雅族的食物全部都來自於他們的「大冰箱」—也就是山林的供給。泰雅族人傳統的作息是春夏種植、冬天打獵,配合這自然的作息,在萬物繁衍的季節停止打獵,這是他們與自然共存的方式,也就是我們這堂課的主題,永續發展,原住民族在許久以前就已經了解的這個道理,但是我們卻遺忘了,直到為時已晚時才想到要拾回這最初的道理。而從他們所說中可以發現到,他們對於自然環境的了解真的是從經驗的累積和傳承出來的,像有腐爛果實的地方會有最多獵物、獵山豬要先找姑婆芋、兩腳和四腳動物的陷阱的不同等等的,讓我大開眼界。不過卻也因為相關法令的限制,他們的大冰箱變成了「封冰箱」,他們被禁止獵捕,禁止他們已經做了一輩子的事情,對很多人來說很不能接受,因此其實在新聞上也時常可以關注到相關新聞,對原住民是否應該有狩獵權的爭議。另外提到原住民的傳統食物,也就不得不說到小米,不過那是過去的傳統了,小米已經絕跡一段時間了,但真的要感謝小米媽媽的辛苦努力,不斷地培育新種、復育舊種,把小米產業成功復甦,甚至在科教館可以看到有關她的事蹟,我們也在小米媽媽的田裡認識了很多植物,看到了她和諧、生機盎然的田地,也體驗到了踩小米、做鬆餅等很多有趣的體驗。

我非常喜歡今天的課程,今天這堂走讀課真的是坐在教室裡不可能學得到的,除了實地的以五感去看到不同視角的泰雅部落,也直接地透過身體去記憶著這一切課程,如果是像一般的授課,我可能早已忘掉這一切,在寫這篇心得時,我仍然是歷歷在目,很棒的一堂課。我們探訪的新竹尖石對我們來說是個陌生的地方,但對泰雅族的原住民們來說,這裡是他們的「家園」,而今天我們已他們居民的角度去學習看待這片山林,讓我覺得非常印象深刻而且非常值得來這一程,未來有機會我一定會再訪,當然另外我也要去一看這次沒看到的司馬庫斯,也希望我能以這堂課的眼鏡去看待司馬庫斯的山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