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原住民族時常飽受當權者的欺壓,而這也使得許多不堪遭受如此對待的勇士們發起反擊,而這本書的作者選擇以司拉茂人和司考耶武人對抗日本人為故事引領讀者認識當時參與的族人是多麼勇敢和壯烈卻又悲悽。除此之外,作者也善用族語讓讀者更容易融入其中,也能透過民謠的傳唱,凸顯出其對文化的重要性。
最一開始從作者攀登於奇萊山為開頭,以環境和生物觀察描寫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但與其他寫景的小說不同的是,作者並非使用華麗的形容詞來襯托,反而是利用口語的形式就像正在跟讀者對話一樣傳達出動物的叫聲、風景的樣貌等,就像身歷其境一般。當作者來到奇萊古堡就透露出這裡住著亡魂,他們的遺照代表著這裡曾經有著一段歷經生死的故事,也利用一隻長相奇特的怪物代表此地的凶險與陰森,但也間接看出作者無畏的精神。到了山屋後,劇情又到了另一個層次,看出故事的起頭於此,遇見的老人讓作者重回當時的場景,腰間的佩刀、流利的族語、倉促的族人意味著戰事告急,而老人悲戚地唱著歌但又展現出他的決心,不久之後作者就醒來了,昨晚的情景深深刻畫在他的腦海中,成為之後故事的引子。
狩獵對原住民來說是不可或缺且尊敬的文化,當然,就連現今也還有部落的居民持續進行著。作者在第二節以與友人的狩獵經驗為主軸,刻劃獵人在當下熱血賁張的心情,每當看到獵物受困在自己設下的陷阱時,都迫不及待地給予獵物最後一擊。正當換到作者朝熊攻擊的時候,不慎被上頭另一隻熊剝落的土石沖下峭壁,但這也使得作者被之前所見的人帶走,回到過去,過上傳統的部落生活。在過去,每個部落的獵場是有嚴格劃分的,只要發現有敵對的族人入侵往往都會造成衝突,這也是作者在這段時間所見之景。司拉茂部落和司考耶武部落是關係緊密的兩個族群,而他們共同的敵人就是位於東方的內賽德克人,長久以來過著彼此出草又互相復仇的關係。在本節中的主角是Masing和Temu,是兩位受人尊敬的領袖,而作者也是透過跟隨他們領會出草的文化。最一開始,由作者一行人外出打獵開始,但不料發現有敵人入侵的痕跡,所以從打獵團變為出草團。埋伏的他們靜靜地看著敵人大膽地走進自己的獵場,剎那間衝出輕鬆解決他們歡快的凱旋回來,整個部落圍著五個頭顱跳舞,喝了還有血的酒、吃了和有血米糰,青少年們都期望著自己能夠成為像他們一樣的英雄,但殊不知危險已悄悄降臨。因為做了死亡預知噩夢的Temu變得暴躁,深怕真的出意外,但他還是決定要上山,但這也成為他最後的身影。分頭行動不久便遭受埋伏,而敵人變是那個熟悉的鷹勾鼻獨眼龍,最後當然也命喪刀下,聞聲趕來的Musing也來不及了,氣憤的他追趕著敵人,在沒有防備下獨自解決五人,但這也沒有辦法復活眼前兩具冰冷的遺體,看著自己從小到大的夥伴,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如今卻連撕心裂肺的呼喚也於事無補。經葉葬後,大家悲傷地回去,心裡都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他們的家人。
再到了下一個章節,主題環繞在豐收祭上,在慶祝之前先由大地競技打開序幕,由各部族的青年們組成團體朝著山林捕獵、完成目標,是個展現能力的大好機會。而文中將四個團體分別描寫,但主要的目的就是形容當下的刺激與驚險,無時無刻都有可能遭受動物的襲擊。但這種事物在如今已經失傳,就算是還住在部落的族人們也很少有這種活動,就連我自己也鮮少看過家裡的人上山打獵,更別說像這種如此龐大的大地競技了,不禁讓我覺得文化的流失是多麼的無情,就連已經殘破不堪的傳統也還在喪失,不知道到了什麼時刻全部都會走入歷史,空蕩蕩的部落只剩下年幼的小孩和年長的耆老,曾經的輝煌也乏人問津。當十五天的大地競技結束後,正是歡快的豐收祭,所有的族人都喝著酒、吃著肉、跳著舞,就像是個派對一樣,其實我蠻想餐與看看這種慶典的,看著所有人陶醉在其中,自己也會放下任何負擔,隨音樂起伏在廣場上,圍著火堆,頓時裡外都感受到無比的暖和。
部落任何人的婚禮都是全村的大事,也是許多部落聚集在一起慶祝的日子,第四章由一位頭目家的婚禮說起。每當有人要結婚時,家家戶戶都會依規定繳交各個宴會所需食物當作公家物資,在婚禮當天供所有參與的賓客吃,而當作公家的物資是必須經過嚴格篩選,只要沒有達到標準或偷喝就會遭到鄙視,這足夠讓人想要把自己埋起來。在這段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結婚對於他們來說是多麼重大的事,不但要開會討論,還要一個月前開始張羅所需的物資,可以看出每個人的責任都相當重大,所有人都不能懈怠。但好景不常,日軍的戰火已經蔓延到山上,聽見遠方賽德克人遭受猛烈的炮擊,泰雅這邊發覺不對勁,開始警戒。果然不久後有一些部落被攻擊,只有一些人逃出來,頭目也被當人質嚴刑拷打,逼迫族人交出槍枝。這也打響反攻的號角,不斷偷襲日軍的軍隊,迫使日軍為供他們。一開始,日軍被打的殘破不堪,畢竟他們不像原住民一樣了解地形,觀察力也遜色許多。但當許多炮隊進入山林,再強悍的勇士也抵擋不過砲擊。在這段的部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某一位領袖跟一位日本高官說,為什麼要來,明明彼此沒有任何仇恨,透過文字我就可以感受到他的憤怒。
在這之後的章節就聚焦在彼此的戰火中,在上次的攻擊之後,有一段時間是平靜的,這也使得人們開始懈怠,但大家都不知道這是假性的寧靜。果然,日軍的偷襲瞬間讓所有人不知所措,大批的軍人衝入部落中展開大屠殺,滿地的屍體、斷手斷腳、淒慘的叫聲,如此慘絕人寰的場景在那之後時常上演,每一個部落都遭到無差別的血洗,無一倖免。而反抗的人更不用說,更是一一遭到殺害,同樣成為此場戰役的犧牲者。看到這裡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納粹大屠殺猶太人,尤其是書中也是用屠殺這兩個字,同樣是一個主權者對一個族群的傷害、掠奪,同樣是充滿無辜與怨恨,沒人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如此無助的感覺讓他們都活在恐懼之中,其實我覺得這才是最痛苦的事。不久後,因為總督的被殺害,再加上希望和平的邀約飯局,在已經被戰爭搞得筋疲力盡的剩餘族人放下戒備,選擇相信而參加,但沒想到這卻是另一場殺戮,日軍計畫放火燒死來赴約的人們,這又讓更多族人含冤而死,原本已經殘破的部落更是狼狽不堪、千瘡百孔,當我看到這時,大火的場景在我腦海出現,晃過逃跑的人影,他們一一倒地,慘叫聲充斥環繞在周圍,滿目瘡痍的景象揮之不去。同樣身為泰雅族的我,其實不知道有這件事發生過,因為從小歷史課本都只提到過賽德克的莫那魯道,完全不知道原來自己的祖先竟然也有類似的故事,但這也要歸功於作者對自身文化的熱忱,如果沒有他對資料的研究,就算文獻有很多都有記載,但還是不會有機會去調查,畢竟我連這段歷史都一無所知。在這本書中作者也使用了大量的族語來對話,有些字都是我聽過的,這讓我有種在聽我自己部落居民聊天一樣,有種莫名的親切感,有種回到家的感覺,這就跟老師第一堂課就有提到的課程主軸一樣,找家,我是真的從這本書找到我家的感覺,雖然我不是常住在那,但就算只是有時候回去一下也印象特別深刻,畢竟這種山林風景並不是特別容易見到的,但那也是我對於家的嚮往,現在想起來那片風景或許是祖先努力抗爭,不管事與別族的爭地盤,還是與像日本人一樣的侵略者反抗,都是得來不易的,這也讓我對我的家園的價值昇華了許多,不再只是美麗宜人而已,而是增添了許多文化意涵,當我春節再回去的時候,可能我看到的景象就不是我之前所看過的景象,而我吃的山羌肉也更添風味,一切的一切都不是我以前覺得的那樣。還有,或許我可以將我的目標放在部落耆老的身上,從他們的故事了解這個部落的歷史,了解那些我不曾知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