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1,早晨6點從學校出發,前往圓山站。坐上1579A前往位於正濱漁港的原住民會館。由於只有最早一班的車,能夠在早上9點抵達。所以很匆忙的一下車趕緊買個早餐去集合地點。到集合地點路上經過正濱漁港。這是我第一次到正濱漁港,終於看到這大名鼎鼎的彩虹屋!也正式宣告這趟旅途的開始。
被濃霧壟罩的正濱漁港
八尺門
原住民會館所在的位置位於八尺門海峽的旁邊,附近有1970年代從東部上來的阿美族人,住在這附近。這裡古早時集結垃圾場、鐵路以及造船廠。繁盛一時,但隨著近年人群向都市集中,這裡逐漸沒落。一直到最近阿根納造船廠的廢墟風格吸引了廣大的觀光客爭相朝聖,才又讓這裡又活了過來。不過一般觀光客到這邊往往只是為了拍美照,因而慕名而來。往往不知道背後深刻的歷史文化,希望基隆觀光處能夠好好經營這塊地方,不讓它僅僅只是拍照打卡的地方,應該好好結合在地文化。像是沒有林老師的介紹,我們不會知道這裡是原住民的聚集地,也不會知道在造船廠旁邊的菜園,居然是原住民所種植的。這些都是觀光客無法得知的小趣事。
阿根納造船廠
和平島
過了和平橋,越過八尺門海峽來到和平島。首先我們來到位於島頭的社寮福德宮,從這邊向正濱漁港看,別有一番風味。在這邊聽到林老師向我們講述和平島在荷西時期的歷史,雖然這些前人流傳的口傳歷史不一定符合史實。但精采的故事讓人對這座島更充滿好奇。在這座土地公廟附近走走逛逛時,我好奇的往海裡看。沒想到水中居然有好幾條小魚在扁舟邊悠游,同時水也意外的清澈。令我好意外。
接著我們沿著和一路前往藍媽媽青苔水餃。沿路上的街景,彷彿時間一直停留不滯。充滿懷舊復古的感覺。我一直覺得基隆、九份等地,很有香港的影子。雖然沒有現代的摩天高樓,但依山傍海、港口、美食、街景等等,都讓人聯想到香港。但它們終究是不同的,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與魅力。走著走著就到藍媽媽的店,在藍媽媽的店對面有一個正在開挖的教堂—諸聖教堂。這與在福德宮聽到的故事相呼營,可見和平島開發的歷史是多麼早的,也許還有許多的歷史瑰寶被埋藏在這土地之下。回到藍媽媽的店,我們聽見她向我們分享當初是如何致力發展和平島的社區營造,以及寫地方誌和使用海廢做藝術品等等,再到現在利用海藻跟水餃做結合,發展地方特色美食。在這個時刻,我們聽到當地人向我們講述她這一生所經歷的歷史,而同時我們也在經歷歷史。雖然和平島漸漸停滯,不像之前發展的快速,但它還是有在慢慢的發生改變。一個地方除了外在的影響之外,還需要靠內部的力量才有機會讓這個地方再度興盛。從藍媽媽的身上看到這個地區改變的動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藍媽媽拿剪刀讓我們去外面自己剪地瓜葉,真的是超有趣的!不過很可惜我們這次到和平島主要從歷史與人文的角度來檢視這座島,但和平島同時以它的海岸地形吸引人,很可惜無法參觀到和平島公園,不過總要有一些遺憾,才能再次造訪這個有趣的地方。
社寮福德宮與中油儲油槽
社區營造與海廢藝術品
諸聖教堂以及港邊風光
八斗子
在前往八斗子的路上,我們經過正濱漁港看見基隆的名產—吉古拉!雖然很想買來吃,但為了趕上公車,只好放棄了。抵達八斗子,我們首先參訪海科館的區域探索館,透過館內的陳設,知曉先民在這邊的生活與歷史,甚是有趣。接著來到剪貼畫環節,我那時的創作動機來自於當時走過和平島的街巷時的感悟。於是我以1984為主題創作出這幅拼貼畫,詳見下方照片。離開海科館,準備前往大坪海岸時,很驚喜地聽到原來嗨科館所在的位置,以前是個海峽—長潭海峽。但在日治時期蓋成火力發電廠而填了起來。直到後來變成現在的海科館。在一路上我們可以看見許多用老咕石蓋成的房屋,不乏當地的大家族,也看到許多正在處理漁獲的小廠,也能夠看見新蓋與原本蓋的房子有趣的差異。早期的房子為了防止海水入侵,而將地基高起。直到後來水泥海岸的形成,新的房子不在需要將地基高起。這趟路途中看見當地有許多的土地公廟、生痕化石等等。還去參觀了當地的文物館。真的是收穫滿滿。
往觀海街方向眺望上方的公寓,像極了香港 1984
海科館探索區域館一景
大坪海岸
終於來到引頸期盼的潮間帶參訪。換上防滑鞋走進潮間帶,發現有許多的遊客,但都沒有穿防滑鞋,一不小心很容易滑倒,就算穿了,還是會不小心滑倒。像我就滑了兩次!在參訪潮間帶時看見許多自己熟悉,抑或是不熟悉的生物。海葵、海膽、螃蟹、蝦子、羊隧足、藤壺等等出現在我們周遭,特別的像是海兔跟玳瑁!真的沒有想過能在基隆看見海龜,這真的太令我意外了!還有就是居然能看見海女!真的超酷的!
這次來到八斗子跟我以往的走法都不同,我來八斗子好幾次都會從潮境公園走到101高地,再到忘憂谷,最後回到八斗子。這次的走法比較能深入當地,且到大坪海岸又能更細的觀察這些可愛的小生物。這些都是以往未有的體驗。一整天下來真的很充實,而且又在廟口夜市享用晚餐,為這一天畫下精彩的句點。
基隆嶼
大坪海岸
正濱教會
隔天搭上前往基隆的客運上,發現天氣越來越陰沉。結果一下車就下雨了,我來基隆那麼多次還是第一次遇到下雨天。我真的超開心的,我超愛下雨的!不過今天主要在室內活動,所以不太受天氣影響。到了教會,發現它就默默地矗立在街邊,並沒有很顯眼,反而對面的漁會就很吸引目光。林老師向我們講述了生活在這的過程,以及教會跟周遭地區的發展,中間穿插了許多有趣的小故事。還體驗到教會的禮拜行程。我第一次參與全程講台語的禮拜,跟之前的經驗不同,很有趣,但很可惜我台語不太精通。到了中午還與教友們一同吃午餐,也在與他們聊天的過程中,更加了解這邊與教會的歷史。不斷透過不同人拼湊在地共同的歷史記憶,非常有趣。接著來到魚市場採買,這是很酷的經驗!雖然小時候都會跟家人去漁港逛,但由於我不能吃海鮮所以都興致缺缺的。這次逛魚市場發現有好多沒看過的海鮮。其中更意外這邊的魚市場賣好多魟魚,當下很好奇好不好吃,有誰會吃呢?在採買的過程最後,我們這組最後決定買九孔跟海藻!回到教會就開始面疙瘩的環節。揉小米的環節真的很有趣,感覺自己都能夠當麵包師傅了。最後終於完成,大家一同享受這道佳餚,享受食物的原味,感受這股溫暖。一天下來非常滿足。這兩天的體驗,讓我看見雨港基隆不同的魅力。希望能盡快的再次回訪。也謝謝林老師和助教們辛勤的帶領,讓我們有著這麼充實得兩天。
漁港風光以及我們分享食材和製作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