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與科教館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走讀課程,起初選擇這門課的時候其實不知道這是門走讀課,因此今天的課程對我而言非常具有新鮮感。說實話,我對於早上大稻埕的課程印象不是非常深刻,因為我還在習慣走讀課程的步調,用藍芽連接的演講也並不是到非常清楚,所以我大多都是忙著欣賞路邊的建築。
老師說早期大稻埕的人潮帶動了這個區域的發展,勞動力從三重等地區由台北橋來到了大橋頭,因此形成了許多建築設施,而許多建築其實正面臨到都市更新的衝擊,而其實這個區域也有找到解決這項問題的方法,就是將騎樓和前面部分的房屋留下,後面的建築進行都市更新,形成一種文化融合的概念,非常特別。
到了中午,老師其實推薦了許多在地大稻埕美食,由於我在此時還不認識這堂課的所有同學,於是我打算先設法到達科教館,再考慮我午餐要吃甚麼,我沿著導航所指的路到達公車站,坐車前往科教館。抵達目的地後,我決定吃館內的摩斯漢堡,因為我認為連鎖店的品質很有保障,隨後買票進到了場館內。林老師集合後,要求我們同學閉上眼睛,仔細聆聽,並問了我們第一個問題,你聽到了甚麼聲音?我記得我回答:齒輪轉動的聲音,同學們的回答形形色色,老師說這是人們用機器模仿昆蟲的聲音,我們就以這個問題開啟了下午的走讀課程。進入場館後,我首先被動物們的尺寸給震驚到了有一隻五歲的犀牛竟然比人還大隻那麼多,我最喜歡的則是熊熊專區,兩公尺的雄非常可愛。除了尺寸,我還觀察到許多動物因應自然環境而演化出的特有的口氣或是獨有的偽裝,無不展現著地球大自然的生物多樣性,許多之前只出現在課本的事物,現在都具體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除了動物外,我們還見到了許多植物界的生物們,最令我印像深刻的有兩個,第一個是與原住民有關的作物,應該是小米,第二個是有按鈕能讓參觀者按並聞到特定植物獨有的氣味,這讓我感受到走讀課的學習不僅限於用眼睛看,用鼻子聞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實在這些可愛且光鮮亮麗的動物們背後,面對著多問題,像是馬戲團內的孟加拉虎、路殺的石虎都是動物受到人類迫害的例子,人們應該花更多心力在關懷地球上的動物們,否則人們很可能受到大自然的反撲。
第一次的走讀課程雖然不敢說學到非常多東西,但我非常喜歡這個上課模式,因為這門課讓我原先只能在社會課本上看到的大稻埕、生物課本上看到的生物多樣性,透過實際的走過、看過、聞過,親自用最直接的方式學習並領會。總而言之,我正在探索這門課的步調,並且很期待下次的課程能帶給我不一樣的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