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走訪基隆的感受與學習

北藝大 傳音一 謝裕蓁

在基隆的課程雖然只是短短的兩天,不過的這兩天所見所聞,真的讓我收穫滿滿。

broken image

  第一站我們到了海科館的區域探索館,藉著助教的解說導覽讓我知道早期八斗子漁民的生活方式,互動式劇場仿造八斗子早期的漁寮,從半夜到清晨,漁船靠岸卸漁貨、分魚、煮魚、曬漁網......等瑣碎的工作,一家大小互助合作,知道漁貨加工背後的辛苦、補不同魚的工具,也了解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像是新船下水的「丟麻糬」儀式。

broken image

  去潮間帶之前,我們先到八斗子產業觀光促進會學習怎麼穿「草鞋」,拿著草鞋前往潮間帶的路上,草鞋成為許多路過的人眼中的焦點。在路上我們也看見早期居民的生活智慧就地取材,用咾咕石建造房屋圍牆,我們也很幸運親眼看到漁寮剛好開著。

broken image

  抵達潮間帶,踏入水中,海水很冰涼,草鞋不只保護我們的雙腳,也讓我有機會接觸到在潮間帶的小生物,時不時有扁跳蝦跑到我們的草鞋裡面,當腳離開水踩在石頭上時,牠們就在我們的腳上跳來跳去,癢癢的。在這裡我認識到很多潮間帶的生物,覺得很奇妙,窄小的石頭縫隙中竟然有那麼多生物在裡面生活,這些小生物是我平常很少會去注意到的。

broken image

  和平島生態文化導覽中,穿越大街小巷,很多地方都是人們填海造陸來的,認識了和平島的歷史,知道阿根納造船廠與以前原住民的故事,這美麗的建築物吸引很多人來打卡拍照,但往往我們只是盲目追求流行,而忽略了這背後發生的事情。接著我們到諸聖教堂遺址,這個遺址見證西班牙人在大航海時代,除了向外拓展殖民也不忘傳教。最後到和平島長老教會以拼貼畫的方式彼此分享,大家都很有創意,雖然行程一樣,但每個人領悟到的東西不大一樣,結束第一天。

broken image

  第二天,活動幾乎在在正濱長老教會進行,也有參加他們的聚會,雖然自己是基督徒,但是我第一次參加全臺語的聚會,覺得蠻特別的。此外,我看見這裡的會友對於教會的喜愛及了解教會的發展歷史,會友也很歡迎我們,滔滔不絕跟我們說自己及教會的故事,即便有些人已經當阿嬤了,對年輕時教會團契生活仍印象深刻,是她們美好的回憶。我一開始不太敢主動提問,可是跟我們同桌的叔叔阿姨很熱情,我們一坐下來他們就開始跟我們聊天,漸漸地我覺得他們的故事很有趣,便鼓起勇氣開始提問,到訪談時間結束時我跟同組夥伴已經聽了4個不同的人分享。我很喜歡聽他們的故事,透過這些故事覺得與當地更加貼近跟認識,聽當地人如何與周遭的環境互動的故事,從中看見教會連結當地,聽居民分享教會與他們生活密不可分故事,甚至也有會友因為家庭及工作的關係離開基隆到臺北生活,即使自己臺北的家離教會走路不到5分鐘的距離,還是堅持每週從回來基隆聚會。

broken image

  後來,我們分組採買海鮮,我這組分配到買魚,一一詢問逛了很多攤後,我們決定買當季的「白腹鯖」跟「竹筴魚」,而且是新鮮活生生的,我們走回去的路上,隔著塑膠袋感受得到魚還在動。平常到市場買魚的時候也都請漁攤處理好了,但這次我們要學習自己殺魚,老闆有教我們,我大概知道步驟了,但買回去後我還是不敢處理,只有負責洗跟切魚。我們還有自己製作小米麵疙瘩,步驟很簡單,我們輪流揉麵團。聽說會用到小米是為下次山之行埋下伏筆,晚餐吃大家採買回來不同海鮮製作成的海鮮麵疙瘩,真的很好吃,飯後還有石花凍甜點,吃到大家共同努力製作出的晚餐真的很幸福。

broken image

  因為每個參與課程的人生命經驗不同,所領悟到的東西也不盡相同,透過每一次的分享與反思,整理沉澱自己的思緒,也聽聽其他人不同的想法,更加認識自己與同學及當地。我覺得這趟旅行也讓我記起自己不知不覺遺忘的事情,聽著別人分享自己的家時,突然很想念自己家鄉,在我的家鄉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可是我從來沒有仔細認識自己的家,只知道大概有什麼,每當別人問起自己家鄉特別之處,我都講不出來。經過這次課程我發現幸福或許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並不是我們一直在追尋的東西,也萌生有時間一定要來認識自己居住地方的念頭。

       我覺得我們這組很幸運,去基隆的兩天都是晴天,很高興可以認識到不同專業領域的同學,一起學習,我已經開始期待下次的山之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