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生態、經濟與生活-田埔部落的體驗

李依儒_文

旅行社熱門景點背後的故事-錦屏大橋

  連續兩週的行程來到了第二週,途中聽信實說明錦屏大橋石雕畫背後的習俗或傳說典故,直到走在這約百尺長的橋上。兩側滿滿的石雕畫,畫中場景展現了不同風貌不管是寫實的還是虛擬誇張的,老師讓大家在欣賞的過程中,拍下三張印象深刻的畫。另外,老師也針對泰雅族的出草進行說明,大冰箱的範圍若在彼此的界線或領域有衝突時,可能會以戰爭或出草來解決之。以出草的方法來解決就是兩邊各派一位勇士,看誰先獵回一顆人頭就是對的ㄧ方(交給神明決定誰是正確的ㄧ方)。當下聽完這傳統的想法是被獵人頭的漢人或客家人也太可憐,他們的方法有點野蠻不講理。老師繼續說明如果是選擇發動戰爭,兩方人馬皆因此死傷慘重,若選擇以出草解決,只需要犧牲一個人。而這樣ㄧ犧牲者被視為他們的朋友,被祭以食物和酒直到變白骨。

羅氏鹽膚木-山中鹹之味

        上車後,一路顛簸地到了和解廣場,嘗試了羅氏鹽膚木的鹹味,原來它可以做為山中鹽的替代品;此外,它還可做為火藥的成份來源。後續大家分享著彼此在錦屏大橋上看到印象深刻的ㄧ幅畫,從每個人的眼中去詮釋自己所見所聞,集眾人之力來對這些畫進行拼圖解謎ㄧ般,邊分享同時也釐清欣賞過程中的疑問。在和解廣場聽著族群間衝突發生、心結疙瘩到最後的和解合作,反高台水庫的議題及水庫影響到族群生存範圍,族民為了族群生存、生態環境及下一代的生存環境。頓時間,覺得這些議題距離自己很近,雖然共處於同片土地上但原來還有很多議題需要大家一起來正視。

 

山中紅寶石正夯-田埔番茄

 

        飽餐後,聽著部落長老說明著田埔番茄故事,才明白田埔番茄經過如此一段奮鬥史。此次故事與上禮拜相比不再著重於如何種好它,而是著重番茄經濟層面。自己固有的認知農會角色應該是以提升農民的耕種知識及改善其生活品質,但從長老敘述似乎未達到其功能;後續當地合作社成立後,農會才釋出善意,聽起來非常的現實,但我想部分呈現了真實黑暗的人性,姑且不討論人性黑暗面。從合作社的角度來看,漸漸將資訊帶入給農民,此外也教導農民計算農事相關成本、管理及規劃農務所需的耗材,讓農民享有較彈性的信用借貸,才不致淪落於金錢缺口的惡性循環,賣淫集團觸手伸入部落年幼少女。這一切種種都不單單只是買番茄和賣番茄那麼簡單,也讓我反思買在便宜的價格上,或許背後壓縮到的是農民辛勤耕種後被壓榨的辛酸血淚,才體會公平貿易的重要性。

 

小米小米-追尋過去的曾經

 

        隔天除了到魯壁品嘗馬告檸檬茶的風味及部落料理美味,最後回到小米媽媽的家聽芭翁介紹小米的保種的過程,原先是從保留母語的角度出發,後來聽非洲人說明保種的過程中觸發芭翁對於小米保種的想法。蒐集資料的歷程是艱辛困難的,但同時也見識到小米之於泰雅族長者的重要意義,小米的生長歷程、泰雅族歷史文化與泰雅族語共同交織成一張很縝密的網,族人生活與小米的息息相關,同時也說明了小米在泰雅族的角色地位又和番茄是截然不同的。

 

賦歸-回到現實

 

       下山的過程中,連續兩週末的活動參與對自己而言,除了體驗不同文化、品嘗美食、與不同人認識互動之外,還有欣賞山林之美,我想更多的是引發自身對於未曾正視的議題有更多的探索與理解。回到高鐵站,彷彿又回到現實,當四周充滿忙碌擁擠的人潮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