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家園的故事

台北醫學大學 醫管一 王妤瑄

· 2022線上課程 【家園的想像】

 

因為疫情的關係,基隆的走讀被迫取消,改用線上同步的方式進行教學,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讓我們更了解到基隆的文化生態!

老師上課有提到: 家園互依:一個生態學者的返鄉雜思。講述了英國第一個國家公園和澳洲的烏魯魯的文化生態以及他們如何建立自己的家園!我覺得有一個點非常有趣,早期的人,普遍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與自然生態有很緊密的關係,但慢慢地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逐漸失去生存的本能,跟早期的生活越來越不同,所以呈現的家園型態模式也不同了!

說到家園範圍,其實是很難去估計,老師有分享到為了要測量山羌的活動範圍,進一步的去與原住民合作,在山羌上裝上無線電發報器,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聰明並有效率的做法,而且藉此的合作,也啟發老師對於原住民人文生態的興趣。像是台灣的原住民,算是南島語族系列的,範圍極廣,但透過這次的上課我才知道,原來這些原住民極有可能都是由台灣分支出去的!又可以說是島出理論。那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我自己本身的家園活動範圍呢?是自己從小生長的地方還是上了大學離鄉背井,又或著是未來出社會工作的家?似乎都沒有一定的答案,只是哪一個地方對你來說有溫度,像是家一樣!

接下來老師介紹到他基隆的家,那個地方可以說是他從小到上高中之前,居住的環境。可能基隆的教育環境比較沒有那麼好,所以老師從小就被教育一個觀念,會讀書的,就不要待在基隆,一定要去台北闖一闖!所以當他長大的時候,再次回到老家,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浮現出記憶中的味道、聲音與走動,小時候學游泳的地方,上學的情景,凌晨的魚市。我記得老師有分享到他每次在搭車時,只要經過魚市都會聞到濃濃的魚腥味,就會立刻醒過來,因為知道快到家了!這時,我突然想到,會不會到了其他縣市再次聞到那個熟悉的味道,就代表著也是一種對家的思念!

雖然不能實際的到當地走讀,但老師利用地圖,帶我們用虛擬的方式一一了解基隆的文化特色,像是和平島, 17 世紀大航海時代起便登上世界舞台。平埔族原住民、中國漁民、西班牙人、荷蘭人、日本人等,在和平島留下了多種歷史文化的交疊與故事。並且還露出的地質層主要是大寮層中段、厚層砂岩的部分,其名為石灰質砂岩段,這一層中有蟲、孔洞、貝類、海膽等化石及生痕化石,這種難得一見的遺跡!

最後一堂課,老師講到很多關於生態學的例子,就像是COVID19這個病毒是由機長帶進來的,然而有一個道理是說宰殺贏家:寄宿在最好的人身上,才能生長!而我們又是COVID19下的獵物,很多人因為這個疫情而死亡,就有點像是生態學的一個循環。雖然這個疫情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但好像又創造了一個新的契機,對於很多行業也有了新的發展!

老師上課有提到,為了維持生態的健全,很多司馬庫斯的部落族人開始用自然農法在種植水蜜桃,放棄對農藥和化肥的依賴,並將科學管理的精神帶入果園中。雖然在自然農法下的水蜜桃,真的很常被蚊蟲叮咬,所以水蜜桃上面就會變得外表不美觀!導致水蜜桃賣不出去,對農民來說,也是一大虧損!還好老師的團隊-小米方舟,幫助當地的農民去行銷,並找廠商一同合作做成了果醬,幫助他們有穩定的收入。另外,很有趣的是,經過老師跟族人的努力之下,甚至有名的餐廳-金色三麥,也找上門尋求合作!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好推廣他們農產品的機會,而且製作成水蜜桃酒也是很特別的!

這學期的課下來,真的收穫滿滿,雖然本來真的很期待可以上山,更了解司馬庫斯這個部落和基隆的文化,但經過老師這四堂的同步課,也是很精彩,或許因為疫情的關係,可以學到比去到當地更多有趣的故事跟知識!而且這堂課不斷的讓我去反思,我自己對家園的想像,我真的夠了解的我的家嗎?期許自己有一天也可以像老師一樣,講出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