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馬告、馬告、馬告

 

· 2022線上課程【泰雅人與生態的故事】

馬告、馬告、馬告,這是我小時候最常聽到的一個詞,我一直到長大才知道是山胡椒,是族裡用來醃製食物的調味品,以前我的yutas、我的祖父,常常用寶特瓶把醃製好的馬告山豬肉給我們吃,市面上有許多馬告豬肉,對我來說都不是童年的味道,最好吃的馬告豬肉要吃的是生醃!

但聽完老師三堂課程我才發現,我自身為泰雅族,我卻對自身不熟悉。馬告公園事件,從老師演講的分享,竟有許多衍生出來的社會議題,常常一直聽新聞說的原住民狩獵,到底會不會影響生態,亦或者只是權利隨著時間的推移,原住民的文化與權益和環境生態要怎麼達成平衡,現在還有獵人嗎?馬告在族語裡有生機延綿之意,對於泰雅族人的生活,那種原始淳樸的樣貌,族人對於自然資源的利用不單只是為了自生,同時也對自己生活的那片土地心存感激。馬告國家公園的櫸木事件,司馬庫族人因為遵守部落會議決議,在颱風後搬運櫸木回部落,卻遭到司法移送法辦判刑,櫸木案經由法律纏訟,最後雖以無罪定案成為台灣司法史的首例也讓我們思考部落族人的權益。

事件落幕後,經營家園的工作並未停止,幾年來司馬庫人不斷強化經營家園的能力,隨著觀光旅遊興盛,他們該如何經營,內部也出現不同的聲音,進而產生衝突,但在媒體的渲染下,如今資本社會盛行,傳統價值微弱,部落的整合也受到挑戰,他們試圖努力尋找一條家的路。然而行政院農委會也公布「原住民採取傳統領域土地森林產物管理規則」,而這幾年來森林法重重限制,原住民爭取採集的權益曲折且漫長,從司馬庫斯櫸木事件到銅門的風倒木事件等案件,族人也不斷訴求歸還土地,保障部落採集的集權。對我來說,土地沒有先來順序,只能共存才能延續土地的盎然,傳統慣習與現行法令的衝突,希望能藉由正視原住民族權益,正視原住民轉型正義的相關議題。

這三場的演講,讓我更了解泰雅族的歷史,也從中省思許多。在現今的社會,原住民還是存於弱勢的一方,還有很多需要去改善的地方,部分民眾會有「原住民是弱勢族群」的刻板印象,原民社會意識抬頭,族群部落裡各項事務重新建立,原住民早已發展出特色文化,其實不必一直認為原住民是弱勢,尤其原民新生代也能成為部落正向改變的倡議者,為自己和部落發聲,提供公部門正確推動原民政策的參考。 「多參與族群事務及活動,更能拓展視野和建立自信」,林司降說。他鼓勵原民青年先認同原民文化,了解故鄉事,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就能有自信主動說明,讓外人更了解部落,否則很多時候會因為不斷接受援助,反易產生「處在弱勢族群」的錯覺,還可能造成傷害。

而最後雖然與本課無關,但我覺得原住民部落最大的問題在於長者的照顧,部落青年大量的離開原生地,許多長者留在資源不足的環境,在就醫、照顧等等都是一個問題,我想在文化認同和了解過程中,還有很多很多我們共同要去面對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