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教室外的視野

醫三 林子安

· 2021跨域走讀行動課程 新竹尖石

 

broken image

老師一見面送了每人一本書,並表示希望兩天在尖石鄉的走訪能讓我們真正像山一樣思考,接著說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小故事:山裡的狼群減少,鹿群越來越壯大,看似是好事,卻未必如此,小樹、草皮被蠶食鯨吞,漸漸的整座山都禿了,最後鹿的數量減少。自然中的一切都環環相扣,常常天不怕地不怕的人類也必須遵循自然的規則才能生存,人類是需要大自然的。

broken image

老師曾在靜宜大學任教,有次因為學生對學科的興趣缺缺,帶領學生到校園中大樹下上課,不希望學習的環境被侷限在數十平方公尺的教室裡,並且在這次上課時才說明下次的上課集合地點,若是錯過這堂課便找不到老師與其他同學,而這種教學方式也延續到了今日。高中時常聽老師們說,教室外的學習遠比在教室裡學到的知識重要,卻沒有老師真的帶我們到教室以外的地方學習,大學後修到林老師的課,才第一次感受到教室、實驗室外的視野是多麽的廣闊。

broken image

在籌備馬告國家公園時,老師被邀請成為諮詢委員會的一員,在籌備時更加明白到大自然看似習以為常,卻又是如此得來不易,以此契機,在山林中耕耘到今日,希望能透過帶著我們這些學生,走到戶外,利用每一次和大自然、和平時比較少接觸的族群的相處,讓我們重新思考腳下的每一寸草、眼前的每一棵樹的意義,畢竟這眼前的一片山林對泰雅族們來說便是食物最好的大冰箱,秉持吃多少才和大自然拿多少,與我們認知上的:在全聯看標價選購食物、將食物備好備滿的電冰箱,有極大的不同,對於平常慣於都市信義區繁忙步調的我們,無疑都是一場震撼教育。

broken image

在慕尼牧師家中享用午餐時,牧師提到了社區營造的起源,是為護溪運動,讓族人們有凝聚力再次團結起來,用熱情感染長者並自發性的巡邏,為自己的家盡一己之力,這樣的感受也曾在去年初身為隊長的我帶領中醫服務隊到嘉義的義竹鄉服務時身歷其境,透過義診、家訪和當地居民短暫的接觸相處後,深刻地瞭解到了社區食堂的重要性,那是一個能閒話家常、互相關心的場所,加上發展協會的志工阿姨們的幫忙推動課程與活動,讓當地居民因為有了共同目標而努力,發揮領導熱情,帶動所有的長輩們重新凝聚在一起,是相當感動的。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