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天氣/晴朗
第二次的走讀,老師帶我們來到新竹尖石鄉,沿路顛簸,直到遠離城市的繁華與喧囂,到達原民的地域,Sbalay是我們在當地第一站進行的儀式,小巧的竹杯裝著小米酒,一飲而盡的同時,象徵著放下過去祖先曾有的爭執與衝突,象徵著雙方打從心底接納彼此,象徵著即將打開五感,感受這片我從未涉掠過的秘境。在旅程結束之際,我上網查了老師所提到Sbalay被應用在總統向原民的道歉文,文裡,一一細數了原民曾遭受過所有不平等的待遇,在受重重的限制下,他們可能直至近年才能恢復自己的族名,才得以以被尊重的方式保留族裡的文化與傳統,雖然至今,仍很有可能存在著不理解與無可避免的偏見,但值得相信的是,唯有開始,原民文化保存的希望將漸漸撥雲見日,永存於台灣這塊土地上。
這天的活動,有許多是能親身體驗原民取自於自然用之於自然的精神,我們利用鐮刀和鋸刀自製竹餐具、享用他們為我們準備新鮮又珍貴的食育鍋,也體驗了射箭競賽活動,還用鬆餅粉混合野葉煎了我好喜歡的鬆餅,在夏禾老師的教學解說和他女兒活潑熱情的陪伴下,我們更熟悉彼此,也漸漸開始從意識、從肢體融入了原民的家。
然而來到三一農場真正的目的,是能夠親眼見證夏禾使用自然農法創造自然界生物的循環,利用微生物堆肥、製造飼料養雞、養菌,在夏禾那張偌大的藍圖裡,一筆又一筆的箭頭與物件交錯,是他從韓國學成歸來,與台灣當地環境磨合不斷試驗,加上妻子與孩子們的支持與幫助才得以構成這樣一套真正友善環境、強調永恆的自然農法,到底有誰能夠有這樣的毅力與執念去做與現在價值觀背道而馳的事呢? 真的好傻好傻,但我卻不由自主的肅然起敬。
晚上來到海鮮餐廳吃合菜,明明上了山,卻吃海鮮全餐的感覺真的好微妙,不違和的是餐廳裡的貓與狗,到處磨蹭、隨意散步,在用餐之餘,益仁老師與民族系老師與我們交談分享好多故事,其中幾個問題在我心中扎了根,明明已經是學識淵博的老師為什麼會想要上山學習? 我想,學的東西越多,就會發現自己其實知道的、了解的還是太少,也許,平時生活在都市、啃食文獻的學者們,也會想用另一種方式將自己歸零學習,重新成為一位學生,用更廣更深的視角看待這個百變多元的世界,另外,如果論原民會不會想要返鄉呢? 追溯於他們當初離開家鄉的理由大多是為了小孩的學習、更多的資源,全家遷徙,當擁有太多太多垂手可得的一切,有些人可能拚命伸展枝葉開花結果,漸漸淡忘自己的根在哪裡,部落被稱為”我老家”,但也有人可能是聽了長輩們敘述的故事,對自己部落的文化、歷史、祭典、不為人知的傳說像是有莫名的連結與吸引一般,開始自己主動挖掘更多,返鄉,也許對於現代社會而言不是個聰明的首選,但祖先的智慧,原民那份坦率與熱情等等,曾經確確實實發生在台灣島上的一切、與萬物的連結,必須有人能烙印在心,再對好久好久以後使用這塊土地的後代侃侃而談。
這天的放學鐘聲在教會敲響,置身群山之間,抬頭,我怔愣住了,那剎彷彿被黑夜包裹著,繁星閃爍,明月高掛,腦海中浮現不出任何形容眼前景色的形容詞,千萬翻湧的震懾與從腦中頓時傾倒的許多記憶與想法最後在寒風中凝聚成滾燙的淚水,從眼角滲出,滑落臉龐,也許,當我感到疲倦不已的時候,這會成為治癒我的一幕。
回到房,可愛的民族系老師和女孩們談心,大聊著所謂的感情與自己,這樣能與只有一面之緣的朋友們聊天、共眠是多麼神奇的緣分,有多少機率能促成眼前這樣的溫馨畫面呢? 想著想著,意識逐漸淡出,再之後的故事,未來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