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瞭望台上看見小米

賴羽璿

大橋上的瞭望台

日隔一週,再次跟隨林益仁老師前往新竹尖石鄉,這次要走進田埔部落一窺小米的各式樣貌。前往田埔部落前的第一站是錦屏大橋,首先吸引我目光的是獵人與狗的立體雕象與瞭望台的雕像,精緻又生動讓我十分著迷,林老師先是讓我們拍出三張有關食物的圖像,隨後講解泰雅食物形式及著名的「出草」獵人頭由來,如果光看著壁畫這驚人的兩幅壁畫,真的會讓人對原住民過去的行為感到恐懼,然而老師說明以前泰雅人面對領地等不同部落爭議時,總是需要透過一項事宜來阻止部落戰爭,而漢人所言的出草就是部落各派勇士以獵其他族人頭的的速度來釐清誰是正確的,雖然老師平心的介紹緣由以及這個人頭如何被當成家人餵食,我還是對此感到疑惑,以大化小卻是個無法以小化無的行為,這傳統殺害許多無辜的性命,「這樣不就增加其他的仇恨嗎?」同學的疑惑非常合理,「是的。」林老師接著說明後續日軍、宗教、政府的進駐徹底改變了泰雅部落人的生活。

broken image

和上週的煤源部落不同,田埔部落位於後山的前山,道路彎曲的程度及高度差更加嚴峻,不慢的車速相信都讓大家不好熬,隨後終於抵達餐廳稍作休息再快速到達和解廣場,在瞭望台上大家圍成的一小圈,除了有大虎頭蜂與蜜蜂的來回探查外,還有路人帶來的食物飄香讓人有些分心,聽著林老師說明得知該區域在歷年外力干涉下使得泰雅部落間的衝突爆發有了嚴重的死傷,部落間的心結也一直延續在後代心中,直到政府的水庫計畫介入,才讓兩個部落決定在和解廣場講清過往,得以一起擋下水庫計畫於該區的開發,我們理解到這個地方的故事與標誌性,讓我對於這個地方的景色有了不同的感受,接續在橋上的題目我們開始一一分享各自對圖像的想法與提問,明顯的,若是單方面得看著圖像,我們不一定能完整的理解其故事性其解釋,但是能透過大家分享想法,我對那些壁畫及泰雅文化有了新理解。

broken image

柿子&山肉桂茶香

再經過一段路程,我們抵達田埔部落芭翁媽的小米家,品嘗好吃的芋頭搗飯和學長之前製作的小米生醃肉,當地的食蔬、菜餚都非常美味,嘗到許多未曾吃過的滋味,飯後吃了一顆當地種的柿子,平常習慣削掉的外皮在這只需一口咬下,我手拿的這顆柿子又紅又甜,我想只要是友善農法的水果不論外觀如何都能這麼甜吧!

飯後我們跟隨芭翁一起到家旁、路旁採集晚上要使用的食材,除了收集豆子、川七、山肉桂之外,芭翁也帶我們看了小的野柿子與其他人種殖的斷木香菇,將食物分享給自然、運用植物與動物特性狩獵以及善用自然資源都是部落知識與智慧,回到客廳後品嘗了一口山肉桂茶,香氣這次化作水流進入體內,讓我的全身都感受到了它的香。

broken image

「烏來,你何去何從?」

「泡溫泉吧~不然就是冷水澡哦!」山上的夜晚有些寒冷,聽聞教堂住宿可能沒熱水,大家也就順其運氣與緣分享受著部落中的溫泉,在享用完豐盛又美味的晚餐後林老師再次提起剛才泡過的溫泉,這個烏來(溫泉)也有故事,林老師在客廳時邀請芭翁一起描述溫泉的緣由,這個溫泉曾經是溪旁的天然泉,以前只需要用挖的就可以泡了,經過地理變化及整理後逐漸形成現在的溫泉形式,然而溫泉近期有外地人想用資金買賣方式介入管理與經營,未來有可能會變成溫泉會館,其實類似的案例在全台許多地方都有發生,這些天然資源的使用與經營一直都存在爭議,畢竟族人難以跟財團在金錢上競爭。

在草地及陽光中述說

晚間前往田埔教會住宿,趁著時間還早就和同學一起在附近道路旁進行小小生態調查,雖然無法走得太遠、發現到的生物也很有限,但是能漫步在部落教會與街道上別有一番風味。第二天的早晨我們再次前往餐廳-魯壁一家人,在等待午餐前進行一個課程,利用紙板做出或畫出這兩天接觸事物的樣子並當成面具述說它的想法,我思考過後決定畫前日讓我印象深刻的山肉桂果實,拿出照片盡量的仿畫,而那顆果實是從地上撿的,一開始輪流觀看最後則停留在我的手上,我便享受它的香味同時仔細研究果實的樣子,我在述說時還想著它的形狀、味道以及模擬它掉落的原因,再來就是想像果實對人類的感受,雖然活動時間不長但我還是喜歡這樣融入自然思考的感覺。

broken image

小米與聚集的心意

最後一站是芭翁的小米展示屋,部分原樣的小米保存室現在是重要的小米品種知識屋,有各式小米品種及貼在上頭的族語叫法,多麼珍貴的文化保存,如同先前林老師所說的這過程非常不容易,尤其聽到芭翁說將孫子留在部落,同時兼顧小米種植與知識傳承是一件多麼辛苦的事情,讓我被他的勇氣與精神感動。接著芭翁便讓我們體驗腳踩小米和過篩的過程,那觸感與視覺感都令我刻骨銘心。經過這次的課程,小米早已不是那個單一、陌生、無關緊要的名詞了。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