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謂「食物地景」?這是我剛開始看到這門工作坊的疑惑,網路上的資料寫說就是「種植可以吃的植物」且「兼具景觀效果」的種植方式,但總覺得差點味道,因此我更喜歡老師的詮釋,地景是互動的產物,一種人與地的互動。對泰雅族而言,他們的冰箱不只侷限於家裡可供冷藏、冷凍的冰箱,幾乎整座山都是他們的冰箱,小至家附近的田地,大至整座山的野生動植物,而且這才是他們傳統的冰箱,祖先所遺留的文化資產。以個人觀點而言,我很欽佩泰雅族與土地的連結及他們對祖先文化的尊敬和崇拜,幾十年下來,即便沒有文字記載,也仍將文化靠著口耳相傳與圖畫紀錄的方式傳承下來。
小米對泰雅族人意義非凡,在神話的畫像中都可看到它得蹤跡。小米媽媽的小米保種行動,觸發了一代人的記憶,耆老們紛紛回憶起童年,那段與小米有關的時光,尋找記憶中的味道。部落的婦女幫忙種植,部落的耆老則幫忙指認,一同為復育小米努力。
夏禾,雖然人稱傻瓜農夫,但我也覺得他不傻,他只是走了一般人不會選擇的道路,捨棄自身利益,研發、遵循與推廣自然農法。在他的農場中,養殖母雞堅持不注射抗生素或買外面的飼料,而是直接以酵素與漢方等純天然的方式製作飼料,餵養母雞,去提升其免疫力,產出最有品質的雞蛋。選擇一般人不會走的路並堅持下去,在我眼裡,這並不傻,因為他對得起自己的內心。
這次雖然沒辦法親自上山走讀,體驗泰雅族的文化,有點可惜,但通過這十堂線上走讀課程與兩堂同步線上課程,我仍感獲益良多,拓展了對泰雅族的文化認知,也深知他們傳承與保存文化的不易,因為原本的家園可能已經不歸屬於他們,原本的文化現也受到國家法律的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