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食在感動煤源部落的體驗

李依儒_文

雖然這週末的活動時間只有兩天,但行程很充實。過程中,不斷地擴充自己對於環境、歷史,甚至是不同族群在生活習慣或文化的認識與了解。若非透過一次親自走入部落裡,尚無如此親身經歷與感受。

你今天吃了嗎?

在這兩天的體驗中,此趟旅程可由「飲食」來進行串連,吃不僅是滿足生物生存所需,同時也展現了一個地區或族群文化特色。吃的過程中,可能不斷地與你周遭的人/環境進行交流互動,不管認不認識,透過吃漸漸地增進彼此的認知與理解,也拉進兩者距離。

旅程的起點-「聰明蛋」

進到部落的第一件事,我們吃了聰明蛋並啜飲著山櫻桃醋,旅程巧妙地從那顆蛋作為起點,更神奇地是每件事情似乎都與蛋串連在一塊。當天吃午餐前,走下農場的途中,我們了解到泰雅族人在打獵的習慣和搭造陷阱的方式,甚至見識到各式各樣的陷阱因應著獵人欲捕捉的獵物而有所調整。

手工器皿-竹筷、竹碗與竹杯

親手製作了午餐器皿,當夏禾老師扛著竹子從竹林走出來的時候,還真見識到所謂「取之大自然」的智慧啊~我想這就是與大自然共處數十年體悟到的智慧吧~他一派輕鬆地講解同時俐落地分割、修飾竹子的本體,最後呈現竹製的碗筷和杯子;實際輪到我們進行時,才發現那樣的俐落是練就的真功夫,我們只求不受傷和快樂體驗,過程中,彼此分工和互助倒也樂趣橫生。咬下第一口午餐前,對我已是經過一輪的文化洗禮,其中包含認識環境(菜園介紹)、環境互動(採菜和洗菜),還有人們互動(互助烤肉或飽餐一頓)。

樂活慢食-享受自然、食在當下

在都市的生活或許將吃的動作變得很有效率(快者,直接點餐/選購即可填飽肚子),同時也減少與人互動的過程;在前面的敘述,我們不僅親手摘下蔬菜並進行洗滌,甚至對它們的身世進行調查。生菜是由9月來訪的人們進行栽種,在滿是礫石的土壤中,它們不可思議地長得如此健壯與肥美。前人種菜、後人摘下;生菜(福A)沉甸甸地,我飢腸轆轆,還真難以描述自己當下對它的感覺。

聰明不聰明

飽餐後,經說明原來農場的運作有種環環相扣的設計。其中印象深刻的是菜園養份來源部分是雞蛋的蛋殼,將曬乾的蛋殼放入鍋中不斷地進行碾壓和翻攪,蛋殼在高溫的烹煮下,飄出的蛋味慢慢由刺鼻的臭味轉成淡淡的香氣,嗅覺饗宴的感受同時得聚精會神的關注蛋殼顏色的轉變,等到它們都變成美麗的金黃色就大功告成了。蛋殼冷卻後加入神秘的醋兩者的相遇似乎歌頌著彼此的到來,容器中液體藉由蛋殼上下來回奔騰翻攪不斷,激情後的冷靜,同時也宣告著下一階段的到來。

解密傳說中的大冰箱

  隔天早晨,看著風光明媚的山色,邊聽著老師解釋著山林裡大冰箱的概念。山林植被的風貌展現了不同層次的色彩,過去泰雅原住民以燒墾游耕的方式讓他們在自然中恣意地穿梭,與自然生態形成一種平衡。低海拔的桂竹是過去小米田的位置,田內有著不同的蔬菜;再往上有著其他的野菜、菇類或藥草;反之,往下有河水,河中有其他不同的魚。如今冰箱不再的原因受到不同單位依著不同管理條例而彼此影響,單位和人民間未妥當溝通以致於冰箱運作中斷。

  面對這樣的矛盾似乎留下惆悵,好奇大冰箱是否有可能再次被開啟,又或它只能隨著時光不斷地塵封。

ㄧ斤500元的珍貴樹豆

最後採樹豆初體驗,先學會判斷可以採收的樹豆狀態,看著夏禾敏捷迅速地手勢,想必也是經驗累積來的。乾燥的樹豆莢經人的採摘,倏然豆莢爆開、樹豆迸出。樹豆小而精巧,體積大概只有黑豆的一半,從樹豆園望著遠方,如同句號般地為這週活動畫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