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家園的故事

北醫 林昕葳

· 2022線上課程 【家園的想像】

很可惜因為疫情的緣故,無法跟隨老師的腳步到他的家鄉──基隆走讀,在修習這堂通識課之前,我從來沒有意識到了解自己的家園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也不知道生態學原來跟自己的所居有極大的連結。到外地觀光時,總是想了解當地的文化、歷史,想聽導遊說當地的故事,那時候我沒有想到的是,對於自己的家鄉完全不了解的前提下,竟然一味的想了解他鄉異國的文化,豈不是很奇怪?當他人希望我介紹自己的家園時,我卻一個字都說不出,這堂課讓我反思到了這個問題。 

老師提到他自己當初也是如此,因為在十九歲時全家就已經搬離基隆,因此對自己的家鄉如同異鄉般的不熟悉,因緣際會下因為裝修師父的一句話,毅然決然搬回基隆,重新認識最初的家,感受這塊土地的樣貌。 

身為台北人,基隆其實很靠近我的生活圈,但印象中我只去過兩次,第一次是為了搭郵輪,在基隆的登船口搭上船,沒有實際在基隆遊玩;第二次是去潮境公園、海科館那附近走走,順便參加潮境海灣節的音樂祭,我對基隆的印象就僅止於此。但經過老師以Google Earth帶我們走遍基隆的大街小巷後,我對基隆又有更進一部的了解,例如:正濱漁會菜販互惠建屋的故事、忠孝仁愛路名的由來、巴塞人居住的和平島、地方政治中心媽祖廟、填海造陸的海埔新生地等,這背後都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雖然很遺憾不能實際走進潮間帶,感受大海的力量,但透過線上課程,我同樣學習到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最後一堂線上課跳脫了基隆,回到了司馬庫斯部落,我印象最深刻三則故事分別為人與獵物一起走彩虹橋、傻瓜農夫聰明蛋以及黑貓之亂的故事。在一般人的視角中都會認為打獵是傷害動物的行為,但是原住民打獵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習慣,而且背後是有規範必須遵守的。族人會排列獸骨,不知情的人會認為這是為了耀武揚威,炫耀自己的打獵技術,其實並非如此,展示獸骨是為了紀念、感恩這隻野獸,因為它的犧牲,族人才得以飽足一頓,規範中也提到假如沒有做到這件事情,下次將無法打到獵物。部落也流傳一個傳說,人死後會與獵物一同走彩虹橋,這象徵著人與獵物和平共處,而不以敵人的的角色看待。這也讓我反思到,大多人現在都不會意識到自己所食對自然、對世界產生甚麼樣的影響,應該學習原住民面對自然的態度,對土地保持感恩之心,且要懂得回饋。 

第二則故事是傻瓜農夫聰明蛋,是關於前陣子因為飼料大漲、COVID-19疫情、禽流感等因素而發生蛋荒的事件,缺乏養雞的飼料,導致雞生不出蛋。但是泰雅族的一位族人夏禾養的雞卻可以正常產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逃過這次的蛋荒危機呢因為他使用的飼料不是一般的飼料,而是他研究十幾年才成功的自然農法,使用竹子根隙的微生物調過的飼料來餵食雞,讓牠們成長茁壯,並產出一定的蛋量,而這顆蛋就取名為「聰明蛋」。當初傻瓜農夫夏禾老師在研究這門學問時,經常受到他人的嘲笑,因為這種養殖方式成本很高,也很難獲利,但是夏禾老師秉持土地友善的理念,不顧旁人的眼光堅持不懈的投入研究,最終才有好的成果。 

第三則故事為黑貓之亂,去年疫情特別嚴重的時候,物流人力不足,貨物無法在時間內配送,山上族人種的水蜜桃包裝好但沒有貨車,導致它們運送不出去。小米方舟就想到一個方法──使用自己的貨車載下山,不過畢竟貨車有限,能夠運送出去的水蜜桃也很有限,而且因為疫情購買水蜜桃送禮的顧客也減少了,因此發生了成堆水蜜桃滯銷的問題,再加上一些賣相差的格外桃,全部丟棄的話非常浪費。之後小米方舟想到將部落的困境發布出去,最終吸引到了一些做食品加工的品牌,例如製作果醬、冰淇淋的品牌紛紛前來購買格外桃,甚至連金色山麥也加入合作,製作出水蜜桃啤酒。這種利用醜蔬果製作成加工食品的方式讓食物獲得重生的機會,也間接傳達出「惜食」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