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天氣/陰雨
這天是又濕又冷的星期六,溫度下探10度,一早離開宿舍便迎向風雨交加,為了省去周轉公車與步行又陷入迷路遲到的可能,我果斷跳上了計程車前往目的地,一路上司機與我聊天,天南地北的聊,我突然發現其實我並不排斥與素不相識的人交談,甚至,正好是因為從不相識,所以能更真實地闡述我的想法觀點、分享無傷大雅的自身經歷,在旅途中的小插曲,我都想列為走讀的一部份。
車子停駛在正濱教會門口,等到同學們陸續到達後,益仁老師便開始帶領我們剖析教會的故事與功能,首先我們到一個像是地下室的空間,雖然如今看起來像儲藏室,但還是在各個角落的洗衣機、廁所浴室、臥室空間能察覺這裡曾經有人居住著,只是沒想到竟然可以塞下6-7人共同使用這樣的空間,走出房間,老師在大廳分享兒時自己和好友們在此處玩耍、寫作業、談天的往事,一切講述的畫面都歷歷在目,讓我不禁也開始把我的童年的回憶也從腦海深處搬運出來回顧,彎上階梯,進入教堂,老師向我們提起在這個教堂裡發生的故事,每年聖誕節平安夜,就會在教堂裡舉辦晚會節目,身為牧師兒子的老師勢必要負責上台表演節目,婦女們準備豐盛的食物餐點,半夜時分,就會開始挨家挨戶報佳音,老師額外提到原民因為也受過西方文化的洗禮,所以也會在平安夜報佳音,舉著火把在黑暗的山間行動,這是一件多麼浪漫可愛的儀式感,好慶幸仍存留至今,接著大家一路走訪一個較大的房間、租給大學生的住處、教會的頂樓,經過老師的解說才明白原來這棟教堂從建造的那刻開始就充滿了故事,漸漸編入情感連結,承載著政府肅殺時期的灰暗、也收藏著大學生滿腔熱血離鄉背井構築夢想的基地,更充盈著信眾對於教會的忠誠信仰與安放不安心靈的寄託,至於對當地人的人生而言是多麼至關重要的存在,我想只有真正在此地生活過的人民才確實知曉。
基隆是個與山和海爭地的城市,有時需要依一點山、有時須傍一些海,有曾與金瓜石、九份共同連接運送煤礦的鐵軌,也有我現在眼前所見的正濱漁港,基隆正濱漁港在台灣發展算是非常成熟的漁港,已經建構起獨特的漁民文化、生活模式,例如撿魚文化就是十分獨特的現象,是生存在漁港的人民們共同培養出來的潛在默契,在港邊,我看到了一艘”重量級”的漁船,斑駁的烤漆、闃黑的刮痕、布滿髒汙的繩子說明了這艘遠洋漁船曾行駛於茫茫大海,橫跨各大洲,頂過各式為難才得以凱旋歸來,身負滿滿戰績。
下午的課程我們借由烏龍派出所的立體地圖橫跨連接和平島與台灣島兩側的和平橋,駐足於一處古蹟遺址,據老師敘述才得知這裡曾經是停車場,但經評估有機會挖出歷史的殘骸,就漸漸變成了現在的樣貌,並挖掘出了雙手抱胸的屍骨、各式過去的飾品,如果論會不會希望自己的家園有一塊地是先人生活留下來的遺址,我會覺得若是抽象的歷史是真切在所站同一片土地發生過,我會覺得十分榮幸與興奮,在和平島上的聖薩爾瓦多城(聖救主城)和諸聖教堂已被證實存在,遺址亦被保留著;原來台灣亦也有自己的一套與中國的歷史長河截然不同的歷史故事、一套揉合西班牙人、日本人、原民與漢人的故事,看著眼前交錯不同時代遺留下的產物,突然有種時空收斂的感覺,歷史的微妙的魅力,令我著迷。
以海維生的漁民們不可或缺的信仰之一便是媽祖,於是老師帶著我們到北部地區最早的媽祖廟,也看到了平時只會在電視看到的王船,藉由這些象徵物讓我對於基隆人民生活型態的瞭解又多了幾塊拼圖。
在離開漁港之際,我們好幸運地看見了基隆市鳥黑鳶,剪刀般的尾羽在空中比劃著,帥氣威風的在空中翱翔,老師帶著大家用在地人才有的視角觀賞彩虹屋——那片常常會在社群軟體看到的大頭貼背景,這次終於看見了他的真面目,這樣美景的背後,又有多少咧開嘴笑、找到最佳角度拍照的遊客知道這裡曾經也是危險而覆滿髒污的修船區?
這天的小結尾在一間由原民開經營的咖啡廳中,大家各自分享心得,老師也分享一些開這門課的秘辛,那些不被理解的、真實地融入當地居民生活的體驗是多麼珍貴而特別的事,真正想打開心了解眼前這片土地的人才知道,因為這正好是老師待在北醫的最後一年,空氣中瀰漫著輕輕淡淡的不捨與離別之情,咀嚼著店家提供的糕點、啜飲著茶水,我將杯中的縷縷輕煙留在港灣,作為下一次參訪的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