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溫暖的家

· 2022線上課程 【家園的想像】

 

因為疫情的關係,打亂了所有計劃,本來滿心期待有機會可以跟著老師的腳步來一場深度旅行,最後卻在無數次延期中取消了,雖然覺得很可惜,不過利用線上課程依舊讓我看見基隆許多特別之處,即使沒有親身經歷,也收穫滿滿。 

一開始老師先問我們關於家的定義,什麼樣的地方才能稱得上一個「家」?我心中想像的家應該是像一般人所居住的一樣,不是高樓大廈的其中一間就是某間公寓的其中一層,也有可能是較為古老的建築,像是三合院之類的,總之就是由四面牆壁圍起而成,但是似乎和老師想跟我們傳達的有所差別,老師從去旅遊過的地方跟我們分享,從彼得兔的故鄉再到澳洲原住民,在一般遊客眼裡可能是一顆巨大的岩石,登頂之後可以望見美麗風景,但是當地原住民卻認為那是神聖的象徵,所有生命的起源都源自於此,無法忍受其他人踐踏,於是向政府抗爭,最終收回部分所有權,對於他們而言,覺得這是他們家園的一部分,所以積極爭取不被破壞,由此可見「家」不一定是一個侷限的空間,也不一定是由四面水泥牆包圍,家可以經由心靈層面訂定,心中所想的家有多大就有多大,像澳洲原住民一樣願意為了某個議題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利,就已經把它納入自己對於家的定義中。 

從小到大去過基隆的次數屈指可數,對他的印象也只有泡泡冰、廟口夜市跟幾個網美經常會去的打卡景點,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會特別關注的地方,這次上完課之後才知道美麗的風景背後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就像很多觀光勝地總是吸引許多遊客到訪,但是因為看到的都是被包裝過後的模樣,並不會知道在成為景點之前究竟是什麼面貌。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分享跟國小同學的相處,從一開始對於他為何可以這麼輕易得到所有人都想收集的瓶蓋,到長大後才明白真正原因,和自己印象中的基隆似乎有些出入,原來八尺門的後面是有垃圾場,還有很多的違章建築,如果老師沒有跟我們說,也不會知道基隆有這樣的地方、這樣的故事,很多人雖然身處社會的底層,仍然不放棄,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讓自己可以被這個世界看見。 

除了線上課程之外,還看了老師的課後隨筆,其中提到基隆是一個充滿許多不同民族的地方,先是原住民,後來多了閩南人、客家人等等,對於在基隆出生的後代而言這裡就是他們的故鄉,但是對於年紀較大的長輩而言,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被迫遷離自己的家,只能居住在其他地方,對於他們而言這裡最多只能算是居住地,很多人都會有相同的想法,在心裡想著究竟何時才可以回到心中所想的故鄉呢?於是大家聚在一起,在重要的日子裡,彼此聊天、分享溫暖,然後繼續度過往後的日子,看似歡樂的臉上似乎是努力想把悲傷遮掩,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樣的故事也漸漸被遺忘,時代、社會的變遷,讓許多人的生活有重大的改變,當他們的故事被寫進歷史裡,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試著理解,透過他們的故事學會珍惜自己眼前的一切。 

四堂線上課程之後對家有了新的定義,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建築,而是可以支持自己心靈,讓自己有一個心靈支柱的地方,我覺得就可以算是一個溫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