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大稻埕走讀之旅

北醫 林昕葳

· 2022走讀 大漢溪三城

 

身為台北人,去大稻埕的次數屈指可數,初體驗是去逛的年貨大街,人群擠得水洩不通,是我對這裡的第一印象;第二次是到碼頭騎腳踏車,傍晚欣賞美麗的夕陽,晚上坐在貨櫃市集旁的木凳上,與朋友小酌,度過輕鬆自在的夜晚;第三次是去尋找一間位於迪化街中的餐廳,順便體驗平時迪化街的氛圍。這三次我都只有逛到最繁榮的街道及碼頭,殊不知除了這些地方,附近的大街小巷隱藏著許多歷史建築,更多的是那些歷史人物背後的故事,讓我深深著迷,這也是我選擇大稻埕這個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地方,作為第一次走讀地點的原因。 

一早,帶著期待的心情來到大橋頭站,接上導覽耳機,開啟這一天的大稻埕走讀之旅。最一開始,導覽員先大致介紹了這個區域的地圖,並且與過去的地圖做比較,要了解一個地方的繁榮程度就必須看交通運輸,我發現過去的大稻埕就已經有鐵路經過,代表它在日治時期就已經是個熱鬧的地區,將這個資訊連結到過去歷史課曾經學過的大稻埕,其實從更早以前就是著名的進出口貿易區。 

走出捷運站再過個馬路後,發現對面是曾經登上國際版面的「台北橋機車瀑布」,過去我曾經看過這張照片,現在才知道原來是在這個地方,只可惜我們走讀的時間是假日,無法看到上班時間的交通盛況。接下來經過了兩間國小,分別是太平國小及永樂國小,中間有一座將兩間學校連接的天橋,起初心中納悶為何兩間國小要設立得那麼接近,經過老師的講解才知道,原來在1896年他們曾是同一間學校,後來因為都市計畫校區被一分為二,才演變成兩間不同學校。 

之後我們來到至善堂欣賞黃玉階先生的紀錄片,默默無名的他其實是一名醫術高明的醫生,救治許多台灣早期染上瘧疾、霍亂、鼠疫等傳染病的病患,且撰寫了《黑死病疙瘩症瘟製法新編》,教導民眾防治之法。另外,他也積極推動台灣社會現代化,創立台北天然足會,主張廢除清朝遺留下來的女子纏足惡習。不居功的黃玉階先生雖然鮮為人知,但藉由這部紀錄片,能夠讓社會大眾更認識這位值得尊敬的醫師,也讓我們深入反思這段歷史。 

早上走讀的最後一站來到導演的豆花店,這間豆花店的創建者就是拍攝黃玉階先生紀錄片的導演何明瑞先生,他過去經常與已故導演齊柏林一同致力於拍攝紀錄片,透過影像記錄台灣,使民眾更認識這片土地的美,是他的夢想。好友齊柏林導演過世後,何明瑞導演帶著他的那份心意,繼續從不同的角度,記錄著台灣的樣貌。他時常開著豆花車環島,前往偏鄉教導孩子們使用空拍機,以前所未見的視角認識自己的家鄉。先讓孩子們品嘗純粹無味道的豆花,在讓他們從家中帶來適合添加到豆花裡的食材,自製一碗成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豆花,透過飲食體驗,讓孩子們一開始先感受豆花最原始的味道,也代表認識家鄉最原始純樸的模樣,之後再加上配料,衍伸的涵義為我們能夠如何盡己力為這片土地添加豐富的色彩,我想這就是何明瑞導演來到偏鄉教育的初心,希望讓孩子們從小就深入認識自己的家鄉,並且意識到用愛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這也是我整趟走讀印象最深刻之處。 

下午的第一站來到蔣渭水基金會,這裡原先為蔣渭水建立的大安醫院,後來為了紀念他而改建成基金會,是一間兩層樓的常設展廳,記錄了蔣渭水先生的人生。之後導覽員帶我們到附近的歷史建築走讀,例如波麗露餐廳,為臺北市1930年代最著名的西餐廳,也是台灣新文化運動時期文學少年經常聚會的場所。 

還有已經被拆除的台北更生院舊址,為日治時期設立的鴉片成癮的戒斷矯正的機構,當時日本政府為了賺取鴉片交易的龐大利益,特許民眾繼續吸食鴉片,後來受到蔣渭水所成立的台灣民眾黨上書抗議,才受到國際的重視,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之下,總督府才願意設立這個更生院。 

最後我們到了北署參觀,如此漂亮的建築竟然是日治時期的警察署,建築物的最頂端有類似於警察帽子的半圓弧設計,十分特別。展廳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水牢,是當時為了嚴刑逼供而設計的設施,可惜平時不能下去一窺牢內幽閉空間的設計,不過光想像就能夠感受到那種恐怖的氛圍。 

以上這些都是歷史課本中未提到的小故事,課本中頂多是一張圖搭配建築物名稱,看過之後下一秒就忘記了,但透過走讀,我們將這些建築與歷史故事串聯起來,從建築物聯想歷史故事也能更加深刻,也許這就是走讀的魅力吧!很喜歡這次大稻埕的走讀體驗,感謝老師及導覽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