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古以來,食、衣、住、行,皆與自然息息相關,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我們被困在這都市叢林中,逐漸忽視、忘記我們賴以維生的根本,看不到它正遭受的苦難,依舊習以為常的向自然的索取,而透過這堂課,我們走入山林、走入過往的生活,看到許多人的努力,明白與自然共存的重要性,也逐漸憶起丟失的感恩之心。
在「像山一樣思考」一書中,作者不斷的向我們強調人類與自然之間的聯繫,進而讓我們反思人類在「環境危機」中可能受到的影響。透過多次的演講與上山的經驗,我彷彿與自然親近了許多,卻也看到我們便利生活後的代價。生活中因為習以為常而逐漸變得毫不在意,因為不了解背後的價值而隨意丟棄,殊不知每一次的浪費都是對自然的一次傷害,許多我們認為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東西在一點一滴地被我們消耗,而我們的地球早已變得千瘡百孔。在山上,我看到農藥對植物的影響,也看到還未遭破壞、美麗的山林與河川,讓下山後的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的所作所為、注意生活中不斷累積的浪費,例如包裝就是其中一種。自從在江女士家中看到「裸」柿後,我開始思考包裝的必要性,或許是為表禮貌,或許是一種心意,但卻為地球帶來負擔,「能省則省」也許聽起來挺吝嗇,卻是對萬物的一種慷慨。
為了保護傷痕累累的地球,「永續性」是我們面臨的第一個課題。在部落中,我見識到苦花魚的復育、自然農法的推廣及小米方舟的保種行動,居住在都市的我們接受著大自然的饋贈,卻忘了回饋所得,而身處自然中的原住民們比我們更懂「永續」的重要性,就如同「像山一樣思考」中所說,萬物與人類是不可分割的群體,也就是所謂的「共存」,如果我們把守護自然,替換成守護家園,那麼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消失的森林、受污染的河川、滅絕的動植物,是我們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一道道傷痕,直到大自然開始反撲,我們才被迫珍惜。「永續」的概念慢慢深入人心,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小舉動,也能成為守護自然的一份力量,唯有透過每個人的努力,才能留給下一代一個更健康的地球。
這堂課加深了我對台灣以及自身的了解,走入山林、走入城市,閱讀過往並看向未來,體悟到自己的渺小,也看到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從前的我也許只想著自己的未來,但現在的我開始思考如何幫助這個社會。我很喜歡曾聽到的一句話:「不要覺得自己很偉大,但也不要妄自菲薄。」也許社會少了你也不會改變分毫,但卻能因為你的一份力而變得更美好。
北醫 姚舒雁 B6141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