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觀察、和解與反省

曾奕瑾

· 2021山之行紀錄

 

環境生態與永續發展山之行報告 曾奕瑾  

在經歷了線上走讀的過程後,我有一些話想說,首先是表達對於沒能親身到尖石的遺憾,因為疫情的緣故,我們喪失了一個與大自然親近、學習的機會,但我相信透過線上走讀的課程我們還是多多少少對尖石、對自然農法、對原住民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首先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泰雅博物館,通常大家聽到尖石第一時間的反應都只是司馬庫斯,想著體驗原住民的文化、想著後山神木的雄偉壯麗,但是在這其中有多少人是真的對原住民的生活感到好奇,想要去一探究竟,還是都只是把司馬庫斯當作一個景點打卡便草草結束行程的地方?我想,在我接觸生態人文學這個名詞前,我也會是那走馬看花的一員,其實尖石就是原住民生活的地方,裡面有大大小的部落,每一個部落都真實呈現了他們生存的面貌,不存在所謂好與不好,值得與不值得去,反而有時候當我們捨棄作為一個觀光課改當一位觀察家時,發現的與收穫的往往更多更美好。在走讀的課程裡我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當一位稱職的觀察家,用專屬於我的眼光,深入原住民的部落生活,去感受與我自己生活的不同,並從中碰撞出新的火花,進而對比與反思。  

接下來我想分享我對於sbalay的看法,我好喜歡和解廣場這個名字,覺得它代表了原住民對於寬恕的重視,平地人與原住民的衝突一直都存在,也已經無需去追究在這個過程中究竟是誰對誰錯,但是和解是很重要的,老師在文章裡提到當地耆老曾說:「sbalay不是一次就可以解決的」,人們總是在一次次的寬恕和和解中成長,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唯有我們心理糾結的事被解開了,才能真正的放下。其實原住民對我來說,就像是未被利益化的人類,不是說他們沒有被社會化,而是他們代表了人類心底的那份良知,在環境、種族被肆意迫害的時候,只有他們願意為了少數而勇敢的站出來,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辭,我相信sbalay對他們的意義重大,透過對自己、對大地、甚至是心胸寬大的對平地人的和解,用平靜而堅定的態度達成和解,進而寬恕與放下。  

很多時候古老民族的話語或是歌謠理都蘊含了大智慧,是非常值得去細細品嘗與消化的,1996年奧運的主題曲就選用了郭英男的老人飲酒歌,而這首歌是豐年祭前部落的長老會聚在一起祈求上蒼保佑慶典順利進行時唱的,每次聽到這首歌,我的心裡總是會感到特別的平靜,想到原住民長年與大自然搏鬥與相處,有著源源不絕的毅力,這種對生命和對活力的崇敬,碰觸到文明世界的心靈時,將發出足以令人類悸動的力量,也許可以藉由郭英男的純真,引出為現代人反璞歸真的心靈之路,回到生命的原點。  

最後,透過小米媽媽的穀倉、傻瓜農夫夏禾的農場,我看到了原住民與自然共生的決心與毅力,我覺得環境人文學是一個很有趣的名詞,而原住民是這個詞最好的代表,環境與人文在現代的我們看來是永遠不可能取得平衡的,用遠都是環境在讓步然後由人類受到反撲,但我們從未反省為何以前的人們做得到而現在的我們不行,仔細探究原因,因為沒有人像原住民看待環境一樣重要的看待它,我們總是覺得有比照顧環境更重要、更值得去做的事。隨著走讀課程進到尾聲,我想對我來說這場線上課程的關鍵字就是觀察、和解與反省,用更細緻的眼光去觀察、體驗不同的生活,學會對自己無法放下的事說聲sbalay,想像自己站在和解廣場上深深的吸氣、吐氣,將一切釋放,最後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常常在不經意之間做了傷害環境的事,尖石鄉是人類的瑰寶,是大自然的饋贈,很開心有這個特別的機會參與這堂課程,也希望這次的疫情趕快過去,天佑台灣,讓我們的生活都可以再次的回到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