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20221029大稻埕與科教館走讀

北醫 醫技一 郭維珊

· 2022走讀課程 科教館與大稻埕

這天是第一次的走讀課程,一開始在捷運站集合的時候,就有很多其他人在旁邊走動等等,老師就告訴我們,走讀可能會遇到旁邊的人也在講話,你也可以聽旁邊的,也可能會聽到不同的重要訊息,我覺得很特別。

課程一開始,導覽老師先以一幅畫介紹台北盆地很早的樣貌,從自然環境做開頭。接著,導覽老師講解了歷史文化的部分,大稻埕在清末開始發展,但因為艋舺人很排外,怕別人破壞經濟秩序,因此陶德來到大稻埕,開始國際貿易。而我之前有和家人去過迪化街,就以為大稻埕就是迪化街,但其實大稻埕的範圍很大。另外,迪化街的四大業是,南貨、北貨、紡織和茶。但在大稻埕北部的區域,興盛的產業其實和迪化街很不一樣。而走在當地街道時,導覽老師有和我們介紹了幾間,從以前就一直到現在的老店。當天因為下雨,所以人潮不多,因此我很難想像以前這邊繁榮的樣子。

接著到了平樂橋上,導覽老師說明了這座橋的歷史及意義,其實這座橋曾經面臨被拆除的危機,但因為這座橋對當地人富含意義,因此最後被留住了。我才想到,以前這邊自己經營商業的人,都很賺錢,就成了貴族仕紳,在當地就有一定的影響力。另一個故事是關於一位黃玉階中醫師,因為當時法律等等規範還不完善,原本中醫師是沒有執照的,經過幾位醫師的努力,辦了第一屆的考試,而幾乎大家都通過了。這也能感受出當地仕紳擁有很大的權力,可能改變政策等事項。

下午到了科教館,老師先叫我們自己逛一輪,然後說各自最印象深刻的部分。而我最印象深刻的部分有一區是「悲傷馬戲團」,另外一區是關於海洋塑膠微粒的部分。但在聽完同學講的部分後,居然發現有幾個事物是自己沒有看到的,也發現大家有興趣的部分都不相同。後來,換老師帶我們再進去看一次展覽。看完後,外面的牆上有一幅圖畫,老師讓大家思考什麼是家,除了有屋子有食物還要有家人,這樣而已嗎? 老師說Ecology的eco在希臘文就是家,因此家和自然有關,人的社會有自然。早上的大稻埕因為有自然,在淡水河邊,所以發展出了社會。這讓我對家的意義有所反思,也發現,展覽中很多區域都跟環境與家園的關係有關。 

這天的走讀課程,不知道是因為當天是第一次參與這樣形式的課程,還是當天精神狀況沒有很好,那天比較沒有辦法專注,也有點沒辦法抓到重點的感覺。但我覺得,有這樣可以了解一個地區的發展的機會很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