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被山圍繞的時間

賴羽璿

導覽地圖

尖石鄉導覽地圖,這是課程第一次在新竹戶外走讀教學的第一站-尖石鄉原住民文化館,在這之前我沒有仔細地看過尖石鄉的地圖,而地圖上我唯一知道的地名是眾所周知的司馬庫斯,我曾經跟著家人公司的旅遊團去過那邊,山脊的美景、危險到令人恐懼的道路、第一次對馬告印象深刻以及壯闊美麗的神木群,然而中途下車休息曾待過的學校名稱卻早已忘了,就像林益仁老師說的,有太多旅遊都只是匆忙地上山然後趕下山,有時雖然欣賞景色,但心裡總是有個急著響鈴的鬧鐘,「等等! 我還沒跟樹好好聊天!」因為趕著、急著,身心都沒機會好好看著夜裡的星空,「好可惜,時間太短了,如果能再來我想待久一點。」那次我記住尖石鄉的漂亮山巒。這一次跟著林老師,將有機會看見尖石鄉的煤源部落,走進地方、走進部落,這是我重新感受尖石鄉的機會。

broken image

「蛋、山櫻桃茶與合唱」

broken image

歡迎祝福曲響起,由泰雅族語編織而成的曲子加上吉他和打擊樂器,不熟悉的語言中聽得出熱情,節奏不小心快了點也沒關係,大家一樣笑著一起合唱直到順為止,這首歌就像隧道出口,讓人感覺真正的走進泰雅部落。接下來是三一生態教室的夏禾老師帶著我們往陡坡下走,先是隨手折了一個帶莖的草葉做成指標放置往出發方向,並向我們說明泰雅族外出打獵必須以此物表明進出,而最後一個回到部落的人必須將石頭下的指標轉向部落以示全員回歸,若是發現少人必定會去尋找下落,這個動作以及後續動手製作竹餐具的活動都展現出部落人非單人主義,而是雙人以上、族群一起行動的思考模式,特別是在介紹完陷阱和弓箭射擊後,開始動手拿起鋸子製作成雙成對的竹製餐具,碗盤、筷子加上一個水杯,完成後彷彿可以立馬對飲再分享食物。

broken image

「山—是冰箱」

「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在這種地面種菜,而且它們很漂亮!」邊摘下菜葉邊讚嘆土地如此神奇,午餐是豐盛的烤肉大餐,配著燻煙、雞叫、水聲與大家手腳忙碌及聊天的氣氛中,我對旁邊竹製房子好奇了起來,剛好後續課程中夏禾老師向我們解釋微生物菌及發酵的現況,房子裡有濃郁的酵母味,而發酵過後的產物明顯的摸出熱度,連同菜園肥料施灑及雞蛋殼炒乾浸至於醋中,這些做法展現夏和老師將知識結合運用在農場經營裡,泰雅飲食、打獵、思想觀念融合自然農法與雞舍共存,這裡是一個很好的體驗場所,也讓我受益良多。

隔日一早前往前日的餐廳,林老師便向我們講解「山」的樣貌及其對原住民的意義,「山—是冰箱」轉述自一位原住民的話語,我也認同山是如此的存在,大自然的循環讓食物與水源源不絕的流淌於大地之上,也讓人們可以代代生活於此,聽完竹林與小米田的故事,我們便坐下來欣賞、認識當地蛙類,加上各式蛙類的觸覺互動,讓大家又驚又喜。接續昨夜住宿在煤源部落當地的教會內,我們參與了早上的禮拜,這是我生平第一次體驗禮拜的事宜,雖然不是自身宗教而感到陌生,但是聽見歌曲與看見他們歡迎我們到來的熱情,就能明白人的活力能渲染這邊的天空。

broken image

「我是樹豆的葉子,

午餐時間吃著分工合作完成的炒麵及青蔬菜湯,新鮮現煮又將元氣補滿了,下午的最後一個行程,我們來到了夏和老師的樹豆園,分組依序的進行樹豆採集,夏和老師也提到農作物受到氣候變遷影響,使樹豆並非一次全熟,這讓大家在採集上也更耗精神與時間,不過歷經全體的努力還是有不錯的收成量。

協助完樹豆採集後再次回到教會,「像山一樣思考,想像自己是這裡的一樣事物。」我們聚集坐在階梯上,每位同學都用一兩句話分享成為自然的一部份,生動又帶著這兩天的回憶,感覺特別有趣。「我是樹豆的葉子,吸收日月精華」就像來到這個部落我感受天氣、山景、人情、食物、文化,看著陽光打在薄雲圍繞的山巒上,也看著夜空下被點亮的部落夜景,深呼吸一口,這趟旅程我深刻體驗部落山上的五感,我也接受到了煤源部落教給我的知識與寶貴經歷。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