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山.記憶

王儀媜

· 2021山之行紀錄

 

        雖然因為疫情無法上山,但是老師的線上走讀課程卻給我帶來另一種不一樣的學習,從老師的文字與影片中,我不僅了解到泰雅族人生活的腳步,更是聽見了「山的聲音」。   

        在錦屏橋的走讀中,我看到了山林的無盡,也看到了所謂泰雅族冰箱的浩大,著眼於食物地景,老師跟我們分享了泰雅族的狩獵文化以及在獵場上發生的衝突,無論是獵人帶狗背負山豬的英姿、Silik鳥警示狩獵信號的禁忌,又抑或是泰雅家人圍繞在火堆旁邊共食的qutux niqab組織文化,都讓我了解到所謂的「與環境共生」的必要性。自古至今,我們都是依賴著大自然生存,它供給了我們的生活所需,然而,反觀我們,隨著時間的遞進,我們缺給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傷害,不顧資源的缺乏,一味的濫墾濫發,罔顧大自然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只著眼在人類的需求,無止盡的砍伐與破壞,都將帶給我們會造成遺憾的明天,大自然的反撲,即是最佳的證明,原住民賴以為生的狩獵與棲息地,也因而受到破壞,這真的是你我所樂見的嗎?   

        而在「看到了嗎?陷阱在哪裡」那篇線上走讀中,泰雅族的大冰箱,給了我另一番的體悟,老師有提及:「傳統上,一年四季泰雅族有時是採集者,有時是獵人,有時又是農人,而活動範圍就是在與族人部落約定俗成的領域範圍內。在他們自己的傳統領域內,泰雅族人擁有這些「開冰箱」的技能。」這段話給了我一種不同的思考,現在的法規常常會限制原住民族群的活動範圍或狩獵的相關規範,但我們何不想想,這或許是他們最珍貴且最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呢?且自古至今,他們必定找到和大自然和平共處的平衡點了,不過多捕獵與砍伐,而是給予彼此尊重與空間,是他們和大自然冰箱相處的模式,那為何我們還要限制他們相關的事情呢?如果大自然的資源真的受到破壞,我們首先應該改善的,是住在平地的我們,而不是本末倒置的要求長期居住在山上的原住民!   

        看完老師線上走讀的文字和影片之後,我對泰雅族,甚至原住民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在未來,原民文化能得到最妥善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