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永續.傳承

北醫 劉子維

· 2021關鍵字報告

「食物地景」是什麼? 

          經過了一學期的課程,一次的基隆走讀,以及10個帶領我們走進泰雅族的大冰箱的影片,透過實際的走讀以及影片,雖然我們不曾特別將這樣的概念題出來針對性的討論,「食物地景」究竟是什麼?是什麼樣的環境打造出了這樣的字眼?或是「食物地景」的重要性到底是什麼?但其實無論透過傻瓜農夫、小米媽媽或是藍媽媽一字一句的對我們描述他們對我們腳下所踩著的土壤、眼前看到一望無際的綠蔭以及不斷被拍打上岸的綠藻是多麼重要,對一個遊客而言,或許這些東西就是一碗飯、一杯酒或是一杯飲料等等的物品,看似與外面販賣的好像沒有任何區別,但對於他們而言,他們所使用的手法以及所對待食物的方式,都代表著他們對於食物以及這片土地共生互依的敬意以及感謝。這正好就構成了食物地景的要素,無論是基隆或是泰雅族,都包含了土地、食物及人類這樣的循環,而這就是我所認識的食物地景。

屬於「基隆」的食物地景 

         想到基隆,或許大家第一個印象就是「海港」、「廟口」或是「海產」等等的形容詞,但其實,在基隆的巷弄當中,總是有那麼一群人,以自己獨特的方法,去表達對食物的感謝,對汪洋的敬意,在藍媽媽的店舖當中,最有名的並非是小卷水餃,而是毫不起眼的「石花凍」以及「綠藻水餃」,經由藍媽媽的介紹才知道,透過他們的努力,當地的環境開始受到大家的重視,由藍媽媽成立的愛鄉文化協會也開始推廣在地的「天然」資源以及最特殊的綠藻產業,藍媽媽也說,藻類是基隆非常獨特的生態,許多的食物以及用品都與藻類脫不了關係,對於以前的人們而言,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工具,對於她所研發的綠藻水餃,更是驕傲的說,我可是研究了很久,才將綠藻的食材與水餃餡融合在一起呢!這也就是基隆食物地景的一環,當地的居民透過天然的藻類,去供給自身的需求,養活下一代的子孫,或許這就是屬於基隆的食物地景。藍媽媽利用了大海所提供的綠藻,復興漸漸落幕的綠藻產業,使綠藻擁有不一樣的可能性。透過這樣的實際走讀,讓我更加了解了基隆本身,同時也讓我對這座靠海的城市有了不一樣的看法,或許在基隆市的行政圖上是以黑線去區分每個鄉鎮,或許對於居住在當地的人而言,每個地方所具有的回憶,才是他們對這塊土地的印象。 

屬於小米媽媽及傻瓜農夫的食物地景

        泰雅族的整個走讀,是由老師帶領著我們,透過攝影機去補捉,完整我們對上山走讀的畫面,但這樣的經驗相當的寶貴,在每個部份,無論是傻瓜農夫或是小米媽媽都非常認真的做講解,像是小米媽媽重新回到部落開始種植小米的契機,小米田生長非經濟式的栽種,以及傻瓜農夫利用微不足道的益生菌去構成整個生態系的循環,雖然並非沒有在現場聆聽,但其實在螢幕前都能夠感受的出他們對於他們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盡力的在做著他們認為對的事情,保留下這些傳統,讓後代的子孫能夠繼續的「傳承」下去。除此之外,山上的食物地景特色又更加的鮮明,小米媽媽透過原生種的小米以及以往的栽種方式保留住這塊土地的傳統;傻瓜農夫透過與泰雅族息息相關的「竹子」找到了更多與土地更密切的聯結,這些都是屬於泰雅族的食物地景,無關利益,只有這群人對於這塊土地的堅持及憧憬。 

永續與傳承

         在這堂課當中,我們不斷地重複「永續」以及「共依」的觀念,但對我來說,「永續」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詞語,我們必須要保證,從今往後,我們所留下的思想以及堅持會永遠存在,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概念,但是在老師以及一些影片中的講解,我發現,對於以上的概念,我找到了一個代名詞「延續」,也就是「我們想要留下什麼樣的環境或是訊息給後代?」,曾經在一部電影「露西」當中提到「傳承,才是人類一生的目的」。其實從這幾年可以發現,我們所居住的環境,已經不再那麼穩定,隨時都有可能再引發天災人禍,不論是地震、暴雨或是病毒的襲擊,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但我們卻依舊找不到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解方,那我們究竟想延續的是什麼?不論是藍媽媽或是傻瓜農夫都用著自己的方式與大自然和平共處進行良好的對話,他們利用著身邊被看似為毫無價值的東西進行生產,使對大自然的傷害降到最低。而以上的例子,反饋到我們身上的是在不斷科技化及經濟發展的社會下,我們應該更加善用我們身邊的資源去創造屬於我們的食物地景,與這塊承載著人們希望的土地更加的共依、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