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傍海而長在、擁海而盎然

北醫醫學系 b101108067 陳羿蓁 (第一組)

這已經是上大學後,第四次再來到基隆,改變的是每次身旁一起參與的組合,不變的是基隆的細雨朦朧、人們的熱情、及其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內涵。林益仁老師的課總是在許多走讀過程的細節中,帶給我平時不會有的、豐富的想像和體悟,這次的心得,我想就幾個在這兩天內,對我而言產生比較深刻感受的幾件事,一一細敘。

──原民心思

  這次走讀的第一站是文化會館周圍地帶,老師娓娓敘述在1970時代,阿美族人從原居地來到基隆,這裡稱得上是他們在北部發展最早的根據地,叫做阿根納。但殘酷的是,這些盼著能透過來此打拼、過出更好生活的期待,卻沒有想像中容易。

[下圖為日治時期的阿根納造船廠遺址]

broken image

  此時,林益仁老師提起小時候的一個故事,關於班上的阿美族同學藉著從垃圾場蒐集軟木塞、贈送同學,以此建立與他人友情的橋樑,以及其他例如帶著同學到山上玩樂、辨識野菜野果等點滴回憶,反映當時原住民來到北部後的生活情景,讓我想起一段故事。高中時,班上也有一位泰雅族的同學,曾經在聊天時說道,他們居住在山上的族人已經愈來愈少,現多以長者為主,且愛唱歌的他曾感嘆,族裡那些有關收穫的、祭祀的文化歌曲都漸漸的失傳,甚至連族群的認同感都在漸漸消逝。也不是沒有想要復興這些珍貴資產的人,只是沒有支持、無法賺錢、不知結果如何的工作又會有誰想做、或有餘力去做呢,於是萌生這些想法的人大多數也都以死心作罷。

  好可惜,真的好可惜。文化保存與產業發展之間的衝突,世界所見各個角落都正在發生,這並不只是單純的環境破壞、關於少數民族的議題而已,這些資產都是歷史真實存在的痕跡,是前人活過的證明,值得我們好好的、用心地去了解,然後珍視。

[下圖為遺址旁人家的自種植物]

broken image

──心神寄託

  前往和平島的路上,我們經過位在和平橋底下的福德宮,老師在此說道,當一個族群抵達一處新據點,首要工作通常不是直接造屋、進行開墾,而是先建立信仰的寄託所在。祖先神靈之於原住民,便如同媽祖、關公等正神之於大多數的漢人。廟宇的建立對於台灣早期來說,不僅是安定心靈的依附,經常也是附近居民聯絡感情、產業興盛的地方。

 

[下圖為由福德宮觀和平橋之景]

broken image

  基隆古時以漁業盛行,於是在各處皆可見媽祖廟、天后宮的設立,西班牙人及荷蘭人來台傳教後,教堂也增加了,這次在和平島上也有看到還正在進行挖掘的聖薩爾瓦多考古遺址。想著想著,其實很讓人驚訝,小小的島上,因為族群的遷入遷出,就能讓這裡的內涵變得十分多元,而且在細細品味、加上我們在探索館內進行的分享基隆印象的活動後,就會想起林益仁老師那時所說的:「其實,基隆本來就很拼貼。」這樣的結論,真是別有一番味道,那種明明同時存在各種不同的生活風格和文化,卻沒有相互排斥、能安然共生、並且因此而特別的感覺,令人神往且充滿想像。

       也許慢慢到了後來,其實人們心靈的寄託已不再是各自族群內的神祇,而是一致的、對這片成長的土地歷久不移的認同。

[下圖為和平島的天后宮廟]

broken image

──藍色想望

  在和平島上,有一家小小的餐廳,招牌黃底藍字、旁有愛鄉文化協會的旗幟,是藍媽媽的海藻專賣店,這裡看似簡單樸素,實際上卻不僅如此。藍媽媽是八斗子人,在嫁到和平島來後,為著推動在地的社區營造、人文歷史不遺餘力,無論是擔任當地環境生態解說員、身職基隆市愛鄉文化協會理事長、建立幼稚園、編成《和平島人與土地的故事》一書、舉辦許多相關活動,甚至連餐廳的牆上,都掛滿了介紹在地具特色的海藻資源、和平島的人文地景圖片、用海藻做成的作品等,處處可見藍媽媽的用心努力。

[下圖為藍媽媽本人及餐廳模樣]

broken image

  問起為什麼要花這麼多心力做這些,藍媽媽說:「因為基隆是我的家,我是土生土長的基隆人,這裡有很多很棒的東西,消失了很可惜。」我在網路上查到,在民國99年,藍媽媽獲選為基隆唯二勇於變革、大膽創新的最有價值經理人。藍媽媽說,其實她不懂做菜,只是想要透過海藻的料理將這裡推廣出去,讓大家認識,光是這樣的心態,就足以讓人踏進她的店裡,品嘗她的用心所創造出的美食。藍媽媽的熱心與理念,相信不管是在地人還是如我們一般的觀光客,都透過這些故事、與充滿海味與營養的可口水餃中,滿滿的感受到了。

  這裡的藍,代表著藍媽媽,也代表基隆海洋的蔚藍,皆賦予了此處無窮無盡的生命力。

[下圖為和平島的天然海藻]

broken image

──樂樂同享

  第二次上林益仁老師的課,我發現有很多跟第一次不同的體驗和感受,做拼貼畫、漫步潮間帶、教堂禮拜、共嘗海鮮麵疙瘩等,而在有些已經走過的路上,我也產生了新的定義、新的印象和回憶。在第二天結束前的討論我說道,我很喜歡這兩天的活動都有「互相分享」的環節,這不但能幫助我自己整理一天下來的經歷和心情、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從同伴們的話語描述中,「聽見」他們所「看見」的世界,並試著去欣賞從不同角度看出去的風景。

[下圖為本次課程中的潮間帶地區,望向遠方的基隆嶼] 

broken image

 信實老師在分享的時候說,希望大家能在這兩天中體會到,在我們的四周,其實有很多事情「正在」發生,而多半的我們總是沒有立即感受到、或是選擇忽視。像是文化的失傳、環境的破壞、產業的沒落等,其實這些事情的發生皆非一朝一夕,但我們往往都在為時已晚的瞬間才驚覺,如同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這般道理。平時就該為自己的生活多多注意,為周遭的事件和改變多多留心,因為沒有能夠永遠存在的事物,只有願意為珍惜它們、保存它們而默默努力的人。

  這兩天的課程中,大家都辛苦了,會繼續選這堂課的很大一個原因是老師所建立起來的團體氣氛,一直都是這麼認真、舒服、自在,即使是素不相識的人,也能因為分享同樣因這堂課產生的喜悅,成為難得的朋友。總是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大概就是像這樣的感覺吧。

[下圖為本組同學及老師、助教們]

broken image

──其他精選照片

[下圖為製作基隆印象拼貼畫]

broken image

[下圖為和平島上正在修復的考古遺址]

broken image

[下圖為製作海鮮麵疙瘩的過程小組照]

broken image

[下圖為來自北醫醫學系的我們!]

(我閉眼了QQ)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