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讓環境運動升級為「冰箱捍衛」的運動

王南昕

若要談山林保護的社會運動,不能避談山林對於人的意義。對於沒有爬過山的人來說,山林的認識藉由圖片、書籍或其他方式的轉述;對於喜歡登山的人,將山視為休閒體驗的後花園,滿足食衣住行育樂的其中的育、樂;但對以山為家的人來說,山是生活的全部,林益仁老師不斷地將山林對原住民的意義,比喻為百寶箱一般的大冰箱。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課程中,小米媽媽帶著大家認識冰箱,從冰箱裡找食物,共有三種:有川七、豆莢還有山胡椒。我一開始腦中浮現的,是欲摘取的植物的模樣而已。然而山林是眾生的家,植物自由地生長,物種「百家爭鳴」,並不是慣行農法那樣不同農作被隔離開來。因此,腦中浮現的植物不會直接出現在眼前,而是需要尋覓的。像是,山胡椒要從地上找,必須把祂從各種混雜落葉與落果中找出來;豆莢則是跟一些雜草住在一起;川七是蔓藤類,與其它樹長在一起,需要以雙手將被纏繞的樹枝拉到人的高度才方便摘取。

我意識到,旁邊許多植物,與川七、豆莢還有山胡椒是一起成長並且保護彼此的鄰居。因此,在我摘取川七、豆莢還有山胡椒的同時,也跟旁邊的雜草和樹木建立連結。另外我看見,泥土、水、陽光提供祂們的生命的能量,所以我也跟土壤建立連結、也跟地下水建立連結、也跟太陽建立連結。這樣的連結,使我開始在乎,想知道剛剛所有提到的眾生,祂們狀況好不好、快不快樂、健康與否……「採集」過程產生的連結的厚度,與去菜市場買菜或是在餐桌上吃到菜餚,是完全不同的。

我當下也意識到,如果有更多人像部落的人一樣,不單是把山林看作休閒體驗場域,更把山林看作是「冰箱」,因為採集或打獵山林裡的動植物作為糧食,跟食物產生連結,進而與周遭草木花果建立關係,最後將目光所及的所有眾生納入社群中,並將大地視為「共同體」的一部分的時候… …

山林對於人類變得非常重要。如果有人要決定破壞山林的話,那將會是令人多麼心痛的事。因為,山林存在的意義,就不再只有「專家評估影響生態的程度」如此難以打動人心的理性理由,也不僅僅是對於「人們的後花園」這樣的休閒場域的保護運動,而是對「自家的冰箱」的捍衛,是對生活必要「吃」的權利的捍衛,是馬斯洛需求金字塔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比起把大自然當作「保護對象」號召人們來捍衛,若能以「冰箱」當作「保護對象」號召人們,與山相依相生的子民自然成為捍衛山林堅定的鬥士。在運動的議題設定上,將從「保育自然」這樣的口號,變成「冰箱帶給人們的效益」以及「土地開發帶給人們的效益」兩種效益的對抗。如此一來,將在土地的爭奪上更有機會撼動民主討論的結局。

環境教育不應該只是娛樂體驗,更是找尋人們所要的生活方式的過程。回到都市充滿異化行徑的生活後,如果我們仍然選擇購買不容易看見製程的進口食物,又或者選擇購買以機械化〈而非雙手〉種植的基改食物,那麼,這將更降低我們與山林的連結,我們很有可能不願意花很大的力氣保護環境,因為與土地沒有連結,人難以憑空產生信念。

試著親近山林,將山林當作自己休閒的後花園吧!如果可以再多一點,到山林裡親手找自己的食物吃吧!讓山林回到原本人類生活的必需,讓山林回歸「冰箱」的角色。解開上鎖的冰箱,找回人與山林的關係,此讓環境運動升級為「冰箱捍衛」的運動!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