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德魯伊的教誨

· 2021山之行紀錄

命運總愛捉弄人,自從參加完基隆探索工作坊後,我便一直記得老師在最後偷偷埋在麵疙撘裡的巧思──小米麵團。然而期待已久的司馬庫斯之旅,卻因為突發的疫情而被迫中止,只能以線上教學和滾動式走讀的影片來代替自己的眼睛,好好看看山中的世界。儘管如此,老師的線上走讀課程以及十多次的影片,依然帶給我截然不同的學習,雖說無法身體力行,卻也有幸透過老師以及一些當地人的眼睛,從一個新的視野來探索這些隱世的角落,也期待日後如果有機會的話,能夠跟隨小米方舟一起去光顧兩個村落。從老師的文字與影片中,我不僅了解到泰雅族人生活的腳步,更是聽見了「山的聲音」。

首先是泰雅族的大冰箱,內含的環境共存與永續觀念,給了我非常深刻的體悟,老師說:「傳統上,一年四季泰雅族有時是採集者,有時是捕獵者,有時又是耕作者,但不谷身份如何,他們的活動範圍就是在與族人部落約定俗成的領域範圍內。而在自己的傳統領地範文裡,泰雅族人擁有『管理冰箱』的技能。」藉由影片,我也看到了山林的無盡及神秘,以及所謂泰雅族冰箱的浩大,其中,我對泰雅族的狩獵文化很有興趣,無論是獵場上發生的衝突、獵人帶著狗群圍獵山豬,再一路背負回家的英姿、入山前必定會遵守的Silik鳥警示及各種狩獵禁忌,抑或是泰雅家人圍繞在火堆旁邊共食的qutux niqab組織文化,都一再讓我瞭解到「知足」、「感恩」及「與環境共生」的必要性。這段影片給了我一種不同的思考,現在的法規常常會以規劃保留區、禁獵,限制原民活動範圍或狩獵等相關規範來管理山林資源,但轉念一想,其實千百年來,他們早就有自己和大自然和平共處的模式了,不睡季節性的休耕、禁獵或禁砍,甚至是這堂課程中提到的大冰箱傳統,都是他們和自然和平共處的代表,那身為實際上的破壞者,為何我們反而本末倒置的去要求他們改變自己的傳統,甚至限制他們的活動範圍?自古至今,我們都是依賴著大自然生存,它供給了我們一切生活所需,也因此,無論我們要怎麼發展,都不應反過頭對自然造成傷害,而無論來自平地或山地,都應給予彼此尊重與空間,在沒有優越意識和單方面判定的前提下,和自然相安無事,因為唯有和自然和諧共存,才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

在這之前,也許說到尖石鄉大家都會想到熱門聖地司馬庫斯,但老師有提到,不只司馬庫斯一區有著泰雅族的部落,在整個尖石山上沿路都藏著許多小部落,他們將自己的歷史與生活方式用手刻浮雕記錄在橋的兩側、山壁上、圍欄上。不需要言語的敘述,這些文化都展示在他們生活周遭,使在地人、非在地人走在這些地方,都能對泰雅族文化產生歸屬感與新的認識。而透過影片見習,也讓我理解到「小米方舟」的重要性,泰雅族生活的每個過程,或多或少都會與小米有深與淺的連結性,從食物、飲品、生活中的隨身品、甚至是讓一個族群重新找到共同語言的象徵物等,身兼多職的小米像是一座諾亞方舟裡啟動新世界的重要元素,扮演著使人們關係更緊密的角色。

經過這幾堂課程之後,我想除了自然風景之外,那些伴著山林生活的人們,也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知識寶地。在山裡,有溫暖也有智慧;有情感也有挑戰,但是無論周遭環境如何,他們不斷地嘗試新的可能,也不斷地在拉近與自然之間的距離,他們與環境共存,也努力與現代社會並進。社會與人文的魅力在於此,而他們也正展現著自然的美麗。看完老師線上走讀的文字和影片之後,我對泰雅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相信這樣價值理念也會出現在其他地方,被很多人代代相傳。希望在未來,這些珍貴的原民文化能得到最妥善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