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發現驚奇;是美好,也是悲傷。

彭彥儒_文

broken image

在冬夜裡站了兩小時,原只是想要證明我的手機可以拍星空,卻殊不知星空可以這麼美。
教堂前廣場向東拍攝黃道(中間偏左)金牛座與右邊下面獵戶座。攝於:2020/11/14 10:55分

如果我不曾抬頭,怎會知道繁星輝映?

赫然發現,原來我不曾仰望。

這兩趟的旅程,處處是驚奇,心中卻有處陰暗呼喊著:為何不曾踏足?為何不曾領略?

泰雅族人的異文化,對於我這個客家人來說,在歷史上來看,似乎是該警界的對象。在錦屏大橋上的各種壁畫,也有我先民的痕跡,我的祖先是新竹淺山地區移至花蓮開墾的客家人,每到清明時節也都要回到新竹掃墓。卻不知道我的祖先平時在農耕時,可能隨時會成為泰雅部落的"和平象徵"。

broken image

客家人那時候留長髮嗎?

客家人被請到泰雅部落作客,雖然這個客是被剝奪話語權、行動權換來的,但因為這個作客,讓兩個部落的人得到救贖。也就是泰雅族執行GAGA的內容。

在橋上,我較多的嗤之以鼻,較多的憤慨,因為血淋淋的想像就在我面前,對於現代功利主義批判的我,為何可以犧牲一個陌生他人,換取兩部落的和平?難道不會鮮血不會引來更多的鮮血嗎?為甚麼是"我的祖先"?

如今我坐在電腦桌前重新審視,若我換位思考,作為那個年代下的客家人,今天可以取一個泰雅族人的性命阻止械鬥的發生,我想當時的氛圍下必定是義不容辭,且是還看似是非常符合漢人思想的。想到這裡我不經戰慄,私慾的想法是多麼的可怕,它可以扭曲價值,顯露人性。

broken image

終於來到新竹後山,真的後到我差點陣亡在車上。

泰雅是個遷徙的民族,各個部落倘遊山野,以山陵、野溪為界。

本次要造訪的是位在泰崗對面的田埔部落

broken image

一到田埔部落就收到芭翁老師的熱情招待。

想像是個獵人,為自己日後的數餐準備,祈求在山裡面一切均安。把這些祝福用力地搗進食物中。

最好的文化交流就是靠食物,一到部落就接受滿滿的佳餚饗宴。都是在我生活之外,從未體驗過的驚奇味道,像是山羌燉湯(喝之前完全不知道是山羌!)、小米醃生肉、芋頭年糕飯、川七、鵲豆、山肉桂、黑豆等。

broken image

獵人上山都要自備餐盒

broken image

看到有紫色的植物我在野外一定不敢吃

broken image

這裡到哪都可以看到這麼碩大油量的川七,超級對我的胃

broken image

這是山神充滿野味的便祕排遺。

broken image

飯後就馬上開始談起正經事情。

田埔這個後山部落,本是自給自足的泰雅民族圈。隨著戰後與現代化的手伸入山中,山裡面開始不在只能封閉自處了。部落開始轉種經濟作物-番茄,番茄似乎很尬藝這塊土地,很快地成為田埔部落的明日之星。番茄肯定不是只有自己吃,必須要經過漫漫長路到送到都市人的胃裡,這漫漫長路對於農民來說可謂兩萬五千里長征,著實耗費精神。芎林鄉農會曾與他們收購番茄,但後來竟然發現價差極大。心痛之餘,芭翁老師毅然決然要成立合作社,幫助田埔農民們的運銷事務。

合作會更像自救會,秉持著共好的心態,祈求讓田埔的弟兄姊妹能夠好好過日子就好。合作社的專業化分工與公開透明讓一切運轉開始順利,讓田埔的番茄成為了台北第一市場的首席明星。芭翁不畏懼地方勢力、農會脅迫,抱著想讓部落更好的心情,發揮出人們團體合作該有的價值。

突破體制,說來簡單,走來艱辛。

broken image

人生第一次和 教授、校長、老闆、助教、研究生們一起赤裸裸的泡湯。

人人都想分得那一點泉水的溫暖。

這次旅程莫過於此段最為刺激,也同時最溫暖人心。

讓我想起來再從小在花蓮光復長大的時候也常有這種使用山泉水經驗。

秀巒的溫泉本是奔騰於荒野之中,這裡人小時候都可以恣意取用,但不知道何時開始逐漸消失。鄉公所出自於美意鑿了溫泉井分送各家,回憶又再次隨著溫泉水湧現。

但是溫泉那份溫暖誰也檔不住,秀巒位在於司馬庫斯的前哨,正是遊客們放鬆心情的最佳去處。利益的眼光開始注視著秀巒的溫泉,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好像開始有資金進入,房產開買,且聲勢逐漸高漲。

本是出自於善意,卻在利益薰冶下,逐漸母湯。如何在開發的同時又保有公平正義的原則,人類若無法走好這一步,下一步怎能海闊天空。

自然本是純潔的,人心卻是複雜的。

這讓我想起花蓮近年來的經驗,馬政府執政時期,大量的陸客湧入花蓮,來享受花蓮這片世外桃源。大家似乎很開心,民宿開的開,貓眼石、紅珊瑚賣阿賣。但漸漸地好像不那麼開心了,陸客住進的飯店是陸資飯店,許多有名的飯店也被買下,人口少的可憐的花蓮房價最貴如台北。

好想知道若給花蓮人選擇的機會,大家會如何決定我們的未來?

broken image

~我怎麼可以這麼可愛~

broken image

現代可以避暑(鼠)的小米之家。

broken image

充滿希望能量的小米種子

最後一天的行程,芭翁老師帶著我們進入小米的高級套房,這裡孕育著老師所有的心血、寄託以及信念。

在2014年的不丹之旅,芭翁大開眼界,發現原來世界各國都在齊心為氣候變遷做努力,甚至是傳統上認為最為劣勢的非洲也都展現驚人成果。老師認為台灣原住民相比之下有更多的優勢,卻從來沒想過在這塊努力著實可惜。回到部落沉靜兩年的時間,老師毅然決然要找回部落的小米,找回古老的回憶與知識。

起先是想要找回部落的語言,語言即文化,開始有些元素需要被展示。小米的生活語言即是其中的一環,找回小米除了保種之外,更是找回部落從前的根本。一開始從爸爸的不支持,到最後全村的動員參與,都是圍繞著小米這樣的文化元素。全村的人願意為了那滄海一粟的小米,付出勞力與汗水,一起找回部落的回憶,一起將努力匯聚結穗。為了記憶的味道,與共同的文化動員,是多少台灣鄉村求不得的凝聚力?

找回名字,找回自己,找回歸屬。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用這隻烤雞謹謝尖石田埔部落,一切生命與事物帶給我滿滿的心靈能量。

以後我吃不到這麼好吃的東西怎麼辦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