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山的感動 阿樂樂滋

北醫 游健志

· 2021山之行紀錄

        所謂的阿樂樂滋「’aledet」,在阿美族語中代表的是能打到心裏的味道,用來傳達心中無法形容的讚嘆,這是第52屆金鐘獎「人文紀實節目主持人獎」得獎者陳耀忠一直以來的堅持,他相信「生活實踐」就是一種最好的傳承,並且因料理人對於自然食材的執著,他以料理為核心串聯起部落的年輕夥伴,並身體力行的讓部落百年來的文化能被記錄、傳承、與實踐,這些都讓我與新竹課程中的小米媽媽Pagung以及傻瓜農夫夏禾有所連結,小米媽媽的穀倉不只保存了40多種來自全台各地的小米品種,一方面保有物種的存續,也聯繫了部落婦女對於小米以及自然土地的交流,以及一直流傳至今部落耆老對於文化、生活的種種教誨;傻瓜農夫遵循祖先的傳統,為維護山林生物平衡在秋冬之際打獵,對他們而言山不僅是貯藏食物的大冰箱,更是紀錄了族群生活的軌跡,從整根竹子都能有各自不同的功用,到堅持採用自然農法照顧雞群,大智若愚的用來自自然的食物,養出最健康的雞,生出品質一定好的「聰明蛋」,我覺得他們都是透過自己所在行的方法,實踐著順應自然、與大自然共存的飲食生活哲學,而這份心得也將圍繞在他們彼此之間的相互對照。

流域群 族群融合與文化傳承

        課程的一開始從尖石鄉公所的泰雅文物館館長Savi的講解說起,或許這是一個大部分人在旅遊尖石時都會選擇跳過的地點,但確實如果要最快大概略的了解一個地區的地理與風土民情,當地的鄉公所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老師在線上課程中不斷的強調族群流域群的概念,在這裡透過行政圖的展開更能夠清楚的理解到各部落是如何隨著玉峰溪、白石溪、秀巒溪的綿延,世世代代依河岸而居,與「美味阿樂樂滋」當中隔著秀姑巒溪出海口的靜浦部落與港口部落相同,他們在過去同屬一個cepo’,也就是所謂的「大港口部落」,河流不僅、作為原住民文化的孕育源頭,也是天然的部落領域、獵場界線,如同老師在「Sbalay和解廣場」中提到的過去兩個流域群Mknazi與Mrqwang在此發生狩獵誤擊事件,導致兩方部落中無數的人員傷亡,耀忠哥的節目中要曾提到過在古早時代,部落青年要游過河口到對面去砍下人頭,在阿美族的傳統中出草是為了祈求作物豐收,他們認為人頭和農作物有著很深的關聯,因此一旦砍下了人頭,他就是我們部落的一份子,彼此不再有所區別,而人頭則會至於家或是穀倉中,並要於吃飯時一同祭拜以保佑部落一切安好,就像老師在錦屏橋上的解說,原民的生活傳統界是遵循百年來的教誨,飲食、狩獵、出草等文化,在外人看來或許顯得野蠻,老師說到的吃對於生命而言是殘酷但卻是必要的一件事,泰雅族知道要紀念吃這個動作,因為他們知道每頓飲食背後的艱辛與付出,而通過貫徹這些才能成為巴萊,所謂「真正的人」。

        而隨著時代的演進,從日軍進山、國民政府頒布的法令一層層禁錮了原民對於自己土地的利用,以前自己習以為常的家園、田野、獵場,突然間成了國有自然保留地,當部落的傳統遇上了現代的法律、當文化的傳承遇上了資源的保育,毫無疑問的這是必須要去溝通以協調出能夠彼此互利的局面,而這也是目前許多原民文史工作者及相關人員極力投入的部分;老師提到此地點有兩次部落抗爭的事件,一是為了焚化爐的興建,另一是為了興建水庫,兩部落皆進行了Sbalay,代表著對於彼此部落的和解,對於山林萬物自然生靈的和解,也是對於「真相的尋找」,與阿樂樂滋中一樣,原民們無論是在進山前、訪客來臨,或者是部落進行決議之前,都會進行Sbalay的儀式,對他們而言這是與天地萬物的尊重,透過小米酒則是與祂們的對話。 

小米方舟 紀錄土地的溫度

        小米在原住民文化中占有極大的成分,而諷刺的是祖先們耕種這些傳統作物幾世代的土地,許多因國民政府的土地公告而被收歸國有,世世代代、自給自足生活在此老人家們,常常因為看不懂沒有去做土地登記,地主就這樣變成了林務局,而他們反而必須要繳付租金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如此的土地政策著實讓人感到無奈且被剝奪,但因為對於這份土地的熱愛,在阿樂樂滋中的原民青年寧願用承租的也要留在那塊土地,只因那是族人們的記憶,是那個世代與過去祖先們的連結,因此不願意放棄;而小米媽媽也因受到國際工作坊的啟發,對於部落該如何因應大環境的變遷,與歷史文化的傳承感到急迫性,便開始投入泰雅小米文化的保育,農民們在面對環境的改變時總有一套應對的方法,從原本部落傳統的燒墾文化,透過將燒過的植物灰燼混入泥土中成了最天然的肥料,整片混種小米、玉米、地瓜葉及芋頭等作物,自己種得自己吃確保一年四季皆可採收讓家人得以溫飽,到因為土地政策及氣候改變,農民不得以必須改種單一高價值作物再去買食物,而土地的限制也使種植範圍受限,某些植物無法栽種於原先的坡地上,但在課程中看見了小米媽媽的用心與社區人民得樂於協助,才保留一些土地能讓各式小米們成長,展現出了在面對外在壓力的同時依然能樂觀、頑強處之的態度,待成熟後再由部落耆老認祖歸宗,小小的土地卻能凝聚部落婦女們的向心力,也使得後代子孫及來自山外的我們有機會去體會到傳統知識文化的不平凡。 

 傻瓜農夫與他的大冰箱 

        在美味阿樂樂滋中,耀忠哥說到阿美族是甚麼都能吃的人,對他們而言學著辨認山林間的野菜、根莖類及利用當地資源製作各式道具是家常便飯,這是原住民們早在燒墾開始前就已時見至今的「採食文化」,而在夏禾的課程中也一樣,不論是鼓勵學習竹製反曲弓的練習、或是因地制宜製作各式抓取田鼠、竹雞的陷阱,將整根竹子分割利用來取水、製作趕鳥器及建材等,對於他們來說都是自己傳統生活的寫照,貫徹了所謂的取之於大地、用之於大地的自然精神;對於生長於臨東太平洋豐濱鄉的耀忠哥而言,太平洋便是他的大冰箱,而他也在節目中打趣的說到:「這是太平洋股份有限公司,我們的董事長是海龍王!」當然在取用豐富大冰箱的食材時,依舊必須對於當地的隨時的環境狀況有所理解,一方面是保護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則是守護資源的永續。

        這點在夏禾的教導中也一再提及,泰雅族人是如何找到果實、野菜,菇類或是藥草以及狩獵等「開冰箱」的本領,此外除了利用竹子,因其分泌的甜分而在根系聚集的微生物對夏禾來說更是一大寶藏,在課程中能夠看到這不只能夠做為益生菌液肥來滋養農田,拿來混在雞飼料當中,配合玉米、泥土、中藥材、胺基酸鈣質的營養物,利用最天然的方式去飼養雞隻,便不難以理解為何夏禾雞煞中的每隻母雞都長的胖胖的,並且充滿活力的咕咕叫,而最後堅持在餵完雞之後才從巢箱取蛋的部分也體現出了對於給予一日飲食的母雞們的尊重,另外挖雞蛋的部分也很像尋寶格外的有趣呢,從夏禾的課程中能看到他對於山林、對於自然環境的熱愛,他執著於自然農法的研發與推廣,在外人看來看似繞了一大圈,但其傻瓜行為的背後,是出自於對土地的真心付出與山林生態的維護,這是旁人所難以忽略的,也是我覺得十分佩服的精神。 

小結 環境守護與文化傳承

        在這整堂課程開始之前,老師便不斷提到所謂的「家園戶依」,而儘管因為疫情因素只能透過零碎的走讀片段,卻可以感受到老師們對於環境、文化等方面議題的用心,不論是有形的傳統作物或是無形中的打獵祭儀,都是他們極力傳承與想要跟大家分享的瑰寶,如同耀忠哥在節目中反覆提到「旅行教育」的重要性,到了一個地方,我們不應該只是走馬看花的拍照,而是要去理解當地原住民為什麼那麼珍惜這個地方,這是他們重要的家園,如果外來的訪客們不懂得尊重並且理解部落的生活,常常會在不小心之間傷害了彼此,而如果現在再不去盡力保存這些逐漸消逝的文化,傳統或許再過一兩個世代真的會漸漸失去。「’aledet」對於阿美族部落老人家來說,不只是代表著飲食上的美味,更是來自於生命經驗、來自於對味道的記憶、一種熟悉的美味,透過這一次新竹走讀看見了如今仍積極守護傳統文化的老師們,用各自的方式去行銷這塊土地,無論是聰明蛋或是小米蛋捲,我想都能打從心底說出阿樂樂滋的吧!真的很感謝能有反思學習的機會,也期待若是疫情緩和後可以真正的走入山林,聆聽山的感動。